水稻
1、优双抛”是指早、晚两季水稻均采用优良品种和抛秧栽培。 1999 年,杭州市滨江区长河镇共推广双优双抛栽培面积 1339 亩(其中早稻 623 亩,晚稻 716亩),平均亩产 斤(其中早稻 斤,晚稻 斤),比同品种常规手插栽培(下同)1746 亩(其中早稻 819 亩,晚稻 927 亩),斤(其中早稻 斤,晚稻 斤)增 斤,增幅 合计增产稻谷 公斤(亩增 斤),增值 元,亩增值 38 元。
1、”害 田间管理不放松 最近,我省江淮一季中稻地区部分乡镇反映,水稻开花后不灌浆,空壳粒多,严重影响水稻产量。 省农委及时组织专家深入部分县、乡进行实地调查,8 月13 日召开农业气象、科研、教学、推广、生产等单位的专家座谈会,会商灾情,分析原因,研究对策。 水稻灾情受灾较严重的田块,平均结实率为 较正常年份下降 30 个百分点,预计减产 30以上;受灾严重田块,平均结实率仅为 基本绝收。
1、、技术简介: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是指在水稻生产的全过程中采用机械化作业的技术,它包括硬件技术(技术设备)和软件技术(生物技术措施及管理技术)。 二者有机结合,应用于生产实际,才能转化为生产力,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增产效果。 其主要由以下几项作业环节的机械化技术及其装备组成。 用与各类拖拉机、水田耕整机等动力机械配套的旋耕机、铧式系列犁、水田耙等机具,完成大田的耕、耖耙(平地)、耥等作业的技术。
1、稻要长好,施肥少不了,不但要施饱,方法更需巧。 2008 年的早稻就要插秧了,为了帮助农民朋友合理施肥、促进水稻早发、壮长和丰收,以下就水稻的科学施肥方法作一介绍。 一、稻施肥量可根据预期产量、水稻对养分的需要量、土壤养分的供给量以及所施肥料的养分含量和利用率进行计算。 以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丰产田(每 667 平方米一季水稻产量近 500 千克)的较佳施氮量为每公顷 180千克纯氮
稻施钾肥能获得显著的增产效果。 因为钾素充足有利于增强光合作用,促进糖的合成和积累,提高植株抗性,还能增强水稻根的呼吸,促进对氮素的吸收和蛋白质的合成,使植株粒大饱满,高产稳产。 但施用钾肥必须注意以下四点:用量合理坚持“四多四少”的原则。 即含钾量较少的田多施,反之少施;早稻多施,晚稻少施;高秆种多施,矮秆种少施;杂交水稻多施,常规品种少施。 试验表明:亩施 0 千克氯化钾,经济效益最大。
1、、中毒性发黄硫化氢中毒。 根系发黑,并有臭鸡蛋气味,白根少而细弱;基部老叶呈现黄褐色,叶尖枯黄,随后老叶枯死,上部仅存一二片绿色新叶。 有机酸中毒。 稻株根系萎缩,很少生发新根,植株根系表皮发生脱落,叶色显黄,或产生萎缩现象,严重时下部叶片枯黄而死。 凡发生中毒性发黄的稻田应立即排水晒田,改善土壤的通透性,增氧排毒。 并结合中耕,在晒田复水时施用氮、磷、钾速效肥料,以改善稻株的营养条件。
稻生育期合理灌溉的原则是:深水返青,浅水分蘖,有水壮苞,干湿壮籽。 深水返青水稻移栽后,根系受到大量损伤,吸引水分的能力大大减弱,这时如果田中缺水,就会造成稻根吸收的水分能力大大减弱,叶片丧失的水分多,导致水分入不敷出,轻则造成返青期延长,重则卷叶死苗。 因此,水稻禾苗移栽后必须深水返青,以防生理失水,提早返青,减少死苗。 但是,深水返青并不是灌水越深越好,一定要适度,一般以 34 厘米为宜。
1、、种类:障碍型冷害:指低温对水稻植株或器官造成伤害或致死;延缓型冷害:指低温使水稻植株发育迟缓,结实期处于低温环境而受害:混合型冷害:指障碍型与延缓型冷害均发生:稻瘟病型冷害:指因低温而导致稻瘟病发生严重危害。 芽期冷害:指从播种至第一完全叶期间受到低温侵袭,导致出芽时间延长或霉烂的一种冷害;苗期冷害:是指从第一完全叶开始的整个营养生长期间受到低温侵袭,导致秧苗失绿、变僵、分蘖减少
为钾素充足有利于增强光合作用,促进糖的合成和积累,提高植株抗性,还能增强水稻根的呼吸,促进对氮素的吸收和蛋白质的合成,使植株粒大饱满,高产稳产。 但施用钾肥必须注意以下四点:用量合理 坚持四多四少的原则。 即含钾量较少的田多施,反之少施;早稻多施,晚稻少施;高秆种多施,矮秆种少施;杂交水稻多施,常规品种少施。 试验表明:亩施 0 千克氯化钾,经济效益最大。 适期施肥
1、稻是典型的集硅、喜硅作物,对硅需求量较多,接近氮、磷、钾的需求量,居第四位。 试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硅对水稻生长具有相当大的作用。 一、水稻施硅能增强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水稻施硅后增强了水稻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减少了病虫的危害程度。 水稻施硅能改善植株受光态势,减轻叶片下垂,提高光合作用,形成硅化细胞,使茎叶表皮胞壁加厚,角质层增加,增强了茎秆硬度,叶片上举,茎秆清秀挺拔,根系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