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
1、时适度晒田是水稻增产的重要技术环节,一是能够促进后生分蘖迅速消亡,使养分集中向有效分蘖积累,提高分蘖成穗率;二是能够促进根部发育,提高根系活力,晒田后植株根数增多,黑根减少;三是可以抑制地上部分生长,使碳水化合物在茎秆和叶鞘中积累,增加茎秆、叶鞘中半纤维素含量,增加植株的抗倒伏能力;四是可以疏通土壤空气,排除土壤中还原性有毒物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稻米品质。 一
1、泰号是由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育成的超高产抗病新品种通过广东省和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并获得国家农业部首届主要农作物优质及专用新品种后补助。 该品种在揭阳市栽培早造全生育期约天,晚造约天、属中迟熟早晚兼用型品种。 其茎叶形态结构协调合理,根系发达深生,分蘖力中强,耐肥抗倒性好,适于中等肥力以上地区种植,增产效应明显。 穗头长大,着粒密,穗粒结构极佳,主穗总粒数超过粒,高产潜力极大。
1、稻) 该品种系胜利油田井下农工商农业公司和东营市种子管理站以中国 91 为母本、香血糯为父本杂交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该品种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生育期 165 天左右株高 1m 左右,株型紧凑,叶色深绿,剑叶较长大芽鞘尖端、叶舌、叶尖和穗下节间均为紫色。 穗色,抽穗始期为绿色,灌浆后转为紫色,成熟后颖壳为浅褐色穗长 2O23粒数110140 粒,结实率 85%,千粒重 26g 左右
稻生理性赤枯病常发生在山冲冷浸田和有机绿肥未腐熟的稻田。 此病多发生在水稻分蘖期,表现为水稻很少分蘖,叶子变为黄褐色,基部一二片叶上生茶褐色不规则形斑点,有的误认为是叶稻瘟。 拔出禾蔸,根系为黄褐色,重者为黑色,禾苗不长,俗话叫“发秋”。 生理性赤枯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绿肥分解时产生硫化氢等有毒物质;二是有些冷浸田的铁锈水含有毒物质;三是土壤酸性过重,土壤板结,灌水过深,通气不良。
1、排好水稻生产,对保持农业粮食稳定持续增长,保障市场供应,改善人民生活、稳定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是“九五”第二年,搞好水田生产对打好基础是关键的一年。 为了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生产计划,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增加水田地区农民收入,满足全市人民的“米袋子”,九七年水稻生产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两高一优”为目标,立足抗灾夺丰收,依靠科技,增加投入,提高单产,增加总产
号(原名:沈农 9457 水稻)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粳型常规稻品种,在东北、,比对照吉玉粳迟熟 7 天。 株高 米,每穗总粒数 ,结实率 千粒重。 稻瘟病 7 级。 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 垩白米率 12%,垩白度 胶稠度 85 毫米,直链淀粉含量 产量表现:2001 年参加北方稻区吉玉粳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 斤,比对照吉玉粳增产 不显著);2002 年续试,平均亩 607 公斤
7(水稻) 选育单位:福建省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审定情况: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6 年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8 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品种审定编号:国审稻 980005。 品种来源:珍汕 97恢 77。 特征特性:籼型早熟杂交种。 苗期较耐寒,分蘖力中等,后期耐高温。 株高100 厘米左右,亩有效穗 18 万一 20 万穗,每穗着粒 130150
4稻) (1)品种来源:系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用珍汕 972)特征特性:全生育期 1456 天,比汕优 63长 08 天,株高 110着粒 140实率 85千粒重 275 克,叶色较深,分蘖力细。 株型适中,剑叶长直,穗层整齐,成熟转色好,杆硬抗倒,米质优。 (3)产量表现:1997年省区试平均亩产 5476 公斤,比汕优 63增产31。 1998 年在江油、简阳、南充、宜宾、渠县
6 辐(水稻) 选育单位:浙江省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审定情况:1992 年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3 年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3 年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4 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品种登记号:993。 品种来源:珍汕 97。 特征特性:杂交籼稻品种。 株型紧凑,株高 90 厘米左右,叶鞘紫色,叶色淡绿,主茎叶片数 15 一 16 片
714(水稻)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粳型常规糯性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单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 对照秀水 63迟熟 高 96厘米,株形适中,植株较矮,群体整齐,剑叶挺直,长势繁茂,熟期转色好。 每亩有效穗数 长 穗总粒数 113粒,结实率 千粒重 性:稻瘟病 7级,白叶枯病 3级,褐飞虱 9级。 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 长宽比 稠度 10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 产量表现: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