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貂
2、坏饲料中的多种维生素,使幼貂食欲减退、生长缓慢,严重的可导致毛绒脱落,毛色变浅等。 在水貂妊娠期,当饲喂酸败的鱼类时,会发生流产和严重的胚胎吸收。 维生素 E 具有抗氧化作用,能有效阻止脂肪氧化,同时减轻酸败脂肪对水貂生长发育的影响。 在水貂体内,维生素 E 分布于细胞膜、细胞器、脂肪细胞和血浆脂蛋白中,它可通过清除氧自由基或干扰氧化物链反应来阻止氧化反应,保护脂质膜免遭自由基攻击
2、神经机能混乱,全身肌肉出现痉挛。 2、治疗:皮注多价犬瘟热免疫血清和磺胺制剂及青霉素结合应用,或皮注山氏疫苗 2 毫升,连注射 14 天。 四、仔貂脓疱症1、症状:多发生于仔貂出生后 56 天。 2、治疗:排脓、消毒,涂抹青霉素,口服金霉素、葡萄糖、多种维生素。 其母貂饲喂金霉素、维生素 C、黄脂肪病1、症状:多见于幼龄貂,常发生在 78 月。 病初期,食欲减退或拒食,体温升高,呼吸加快
2、行繁殖,并可以有效地缩短繁殖周期,实现 2 年产 3 胎。 同时可以使水貂冬皮提前成熟,提前屠宰,节省饲料开支和管理费用,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人工控光方案与开始缩短日照的日期无关。 即使在炎热的夏季,给予水貂短日照也可促其夏季长冬毛。 但在生产中应注意,水貂的冬毛生长有一个无应期。 冬毛成熟后,延长光照时间,虽可加速性器官的发育,但并不引起夏毛的生长,直至进入妊娠期后,夏毛才开始生长。
2、节:1、加强异性刺激,提高公貂性欲从 2 月下旬开始把公母貂笼箱空插排列或将母貂装入串笼置于公貂笼上逗引,以增强公貂性欲。 2、认真进行发情鉴定以检查外生殖器为主,结合活动表现进行综合判断。 公貂发情急躁不安,食欲不振,常在笼中徘徊走动并发出“吱咕”叫声。 母貂发情时精神兴奋,趋向异性,排尿次数增多或伏卧笼底。 3、采用合理的配种方式根据母貂周期发情的特点
2、部,用右手抓住头部并托下颌部向后方屈曲,紧接着左手向前用力推按即可听到骨折声,第一颈椎与头部就脱节了,因脊髓神经损伤而死亡。 应防止因用力过猛压碎鼻骨,出现流血而污染毛皮,若发生出血,可将水貂身体倒置。 如果已经污染了毛皮,应先用麸皮或锯末搓洗,再用凉水浸泡数分钟,待无血迹时剥皮。 脏注射空气法。 一人将貂仰卧固定,另一人左手摸准心脏位置,右手将注射针头从胸侧扎入心脏(深约 见到回血时
2、膀胱充盈,充满尿液,并且尿液清亮,膀胱比正常的大 2 倍3 倍,其余部位无任何变化。 化验室检验经多次化验室检查、细菌分离培养和药敏实验等,确诊为葡萄球菌造成的泌尿道感染。 药敏实验结果,首选药物为复方新诺明(头孢氨苄、氨苄青霉素等。 病因分析本病病因比较复杂,归纳一下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直接关系。 产箱内的卫生状况:产箱内用的垫草要经过消毒,然后在太阳下暴晒几天再使用
2、血液、粪便及唾沫飞溅扩散,借风力可传播 15 米以外的环境。 也可通过饲料、饮水、饲养人员的手、衣服、帽子等污染传染性肠炎病毒的特性水貂传染性肠炎,又叫病毒性肠炎,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病毒为细小病毒科,直径为 3 毫微米4 毫微米,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在污染的貂笼里毒力在一年内不减,仍可以传染致病。 貂病毒性肠炎病毒(细小病毒,是无囊膜的粒子,直径为 18毫米26 毫米
2、得不好,因为这两种病都没有特效药物治疗,在病毒的流行季节,特别是幼貂,母源抗体逐日消耗降解,处在空缺的位置极易发病感染,急性的来不及治疗会全军覆没。 临床症状初期精神差,吃食少,检查食槽有剩余的饲料,体温高 41以上,气喘呈腹式呼吸,被毛无亮光,鼻镜干燥有裂纹,眼结膜充血,眼角有脓性分泌物干涸,后期绝食,眼闭,颤抖,瘫痪,急性的 2 天3 天死亡,慢性的 6天9 天死亡。
2、化,掌握配种最佳期,严格把握开配时机(早配不一定早产,晚配不能适应两个周期三次配种)。 其次配种时应注意先配经产貂,后配初产貂,先配发情好的,后配发情不明显的。 同时做好查空补配。 四是适当采用双重和多重交配。 在不影响选种的前提下,采用双重和多重交配,以提高水貂的繁殖能力。 但应注意,不能选用双重和多重交配的后代留做种貂,以防造成近亲繁殖。 五是缩短胚胎滞育期。 水貂妊娠期越长
2、达 400g 左右,可消化蛋白质3050g,还要添加动物脂肪。 备配种中期此期水貂性腺明显发育,幼貂的生长基本完成,换毛于 12 月上旬完成并可取皮。 此期主要是维持营养,调整膘情,具体要根据当地当时的气候条件进行。 在寒冷的北方应当向上调整膘情,防止水貂过瘦,同时保证越冬贮备;而在冬季不太寒冷的地区则应在维持营养的情况下,向适中体况调整,防止水貂过肥。 可消化蛋白质每天每只 25g 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