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写景) 下阙:怀人(抒情) 情景交融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 ⒈ 词人酒酣之时,对着皎洁的月亮,所产生的 遐思的句子: ⒉ 隐含了作者弃绝人间,另觅家园的心曲的句 子: ⒊ 暗示中秋之夜月色的明丽,夜气的清寒,又 透露了作者对人间终不忍弃绝的复杂心情的 句子: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 词起于唐代,盛于宋代。 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的体裁,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 , 因此又叫长短句。 一般分上下两阕。 全篇的字数是一定的。 每句的平仄也是一定的。 词大致可分为三类:⑴小令;⑵中调;⑶长调。 有人认为: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上为长调。 词有词牌,词牌就是词的格式(词谱)的名称。 词牌是有来源的。 词牌不同于题目。 写 作 背 景
小序中交代了什么信息。 时间 作词的情形 主旨之一 上阙中哪两个字最能体会作者对明月的向往。 哪两个字又最能体现作者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 又是哪两个字把苏轼带回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 体会作者感情起伏 总结:上片叙述了作者的身世感慨和矛盾心理。 我欲 何似 上阙:饮酒问月 ―― 幻想上天 ―――― 热爱人间 身世之感 又恐 下阙中由中秋圆月联想到什么。
渔火对 愁眠” 师:这又是谁的诗。 生众:张继的《枫桥夜泊》。 生 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这是南唐后主李煜的《相见欢》 生 4:柳永的《雨霖玲》“今宵酒醒何 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生 5: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 到夜郎西。 ” 师:(启发)上学期,我们还学了台湾女诗人席慕蓉的 —— 生 6:《乡愁》“故乡的歌是一只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苏轼( 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出身在一个书香门第, 1057年参加科举考试,与弟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 1075年,苏轼在密州写下了 [水调歌头 ]《 明月几时有 》 ,以此怀念分别五年的苏辙。 水调歌头 请大家自由诵读 ,结合注解理解词义。 再发挥想象 ,把你从词句中看到的画面描绘一下。 转 朱 阁, 低 绮 户, 照 无 眠。 • 词的开头作者接连对天发出疑问
宫 阙 朱 阁 无 眠 玉 宇 绮 户 婵娟 qu232。 g233。 mi225。 n yǔ Ch225。 n juā n 琼 楼 不 胜 qǐ qi243。 ng shēng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度过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 那时 侯,正当青春年少,风采焕发,才华横溢; 同学们意气奔放,正显得遒劲有力,经常在 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 把反动统治者视为粪土。 还记得吗,当年我 们在江中游泳,激起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 前进的船只。 水调歌头 游泳 刚刚离开了长沙,又来到了武昌。 横渡波涛汹涌的 万里长江,放眼远望,楚地的天空十分开阔。 任凭风吹 浪打,胜过在清净的庭院里随意散步
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朗读练习 要求: 读音正确,节奏准确,停顿合理。 语速恰当,富有感情。 姿势好,对着屏幕提示朗读。 先自读然后在小组内读。 精读课文 根据注解,疏通语句。 把有疑难的地方画出来在小组内交流。 交流学习 词的上下两阕主要写什么。 作者对 人生的感悟 体现在哪些语句上。 词中哪些是 实景。 哪些是 虚景
地挂在雕花窗户上,照着不眠之人。 明月您总不应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时才又亮又圆呢。 人世间难免有悲哀、欢乐、离别和团聚的时候,月亮也总是常有阴暗、晴朗、圆满和残缺的时候像这样的情况自古以来就难以周全。 只希望人们能生活得平安长久,在远隔千里之外,来共同观赏同一天空下中秋时节美好的月色吧。 三、词的上下两阕主要写什么。 两者的联系何在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陶赖昭二中 李春红 【 注释 】 ① 大曲 《 水调歌 》 的首段,故曰“歌头”。 双调,九十五字,平韵。 ②丙辰:熙宁九年( 1076)。 苏辙字子由。 ③李白 《 把酒问天 》 :“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 ” ④牛僧孺 《 周秦行纪 》 :“共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是何 年。 ” ⑤司马光 《 温公诗话 》 记石曼卿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