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
蓬莱镇组砂、泥岩互层,第四系地层零星分布。 库区地层连续完整,相对稳定,无缺失、尖灭现象,产状均一无突变,无断层分布。 水库两侧分水岭浑厚,由砂、 泥岩及背斜核部三迭系岩层组成,封闭条件良好,库水不会向长江和清江远程渗漏。 坝址 717 河段弯曲,分水岭较为单薄,砂岩、粉砂岩、粘土岩相间分布,砂岩中裂隙较发育,存在库水通过砂岩中孔隙、裂隙向坝下游渗漏可能,但渗漏条件清楚,处理工程量不大。
及干砌块石坡面,待阻滑墩和坡面施工完毕后,再施工第一道阻滑墩至第二阻滑墩处的复合土工膜,待第二道阻滑墩及坡面施工完毕后,最后施工第二道阻滑墩至坝顶处的复合土工膜,复 合土工膜接入压顶基础底内。 细部做法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规范要求。 复合土工膜采用胶粘法,胶粘宽度大于 10cm,胶水为厂家供应专用胶水,复合土工膜铺设时,由坝顶向坝脚徐徐铺设,铺放时不能太紧,并且留有 %的余幅,未施工时
上管理地理信息。 这些平台包括 Oracle, Microsoft SQL Server, IBM DB2,Informix。 通过 ArcSDE,可使 ArcGIS 在 DBMS 中轻而易举地管理一个共享的、多用户的空间数据库。 根据上述分析,水库洪水预报调度系统开发拟采用下列两种方案,并在实施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方案一: (1) 开发平台: . (2) 开发语言: C. (3) GIS
5 6 小时 80 180 24 小时 117 0. 5 山泉镇 XXX水库系无实测水文资料地区,拟用水科院推荐的推理公式来计算 XXX水库的设计洪峰流量。 该公式适用于全面产流条件下的全面汇流和部分汇流两种情况。 公式的形式为 : XXX水 库 可行性研究报告 20 当全面汇流条件下, τ ≤ tc时 当部份汇流条件下, τ tc时 式中 : Q:最大流量 (m3/s) ψ :洪峰径流系数 i
屑及岩块,局部 层间结合不好,碾压不够密实,填筑质量较差。 坝体土抗剪强度指标较低,外坡多处曾产生过坍滑情况,建议设计对坝体进行稳定性复核验算, 抗剪强度指标的选择应考虑坝体土的固结度。 溢洪道的工程地质条件 溢洪道位于大 坝 右 侧 , 1980 年 11 月 开挖 成形, 采用 条 石 衬 砌, 进口及陡槽,由于限于当时资金问题未 修建消力池。 现场检查 , 溢洪道 经过 多年 运 行
洪、灌溉及度汛等要求; ( 5)工程地区的水文气象特征及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 ( 6)工程设计指标和对施工的要求; ( 7)交通运输条件及场内交通设计规划。 规划原则 ( 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经济政策,结合实际,因时、因地制宜,统筹安排、综合平衡、妥善协调工程各部位的施工,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 ( 2)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 3)有利于缩短工期
不分清责任不放过,没有改进 措施不放过。 加强质量监控,确保规范规定的检验、抽检频率,现场质检的原始资料必须真实、准确、可靠,不得追记,接受检查时必须出示原始资料。 检测、试验设备控制 配备齐全先进的检测、试验设备,对整个工程全过程施工质量进行全面检测控制。 所有测试仪器、衡器在使用前到政府设立的计量部门检验和标定,合格后使用;并对所有检测、试验设备做好标识。 试验控制
值若大于 1MPa 时, 采用 1MPa。 3)灌浆 A、原材料 水泥选用设计图纸指定规格水泥,且水泥存放期不超过三个月,符合质量标准,不受潮结块。 水利用混凝土施工供水系统供水,符合拌制水工混凝土用水的要求,拌浆用水的水温不高于 40℃; B、灌浆方法 灌浆采用纯压式灌浆法,先导孔采用自上而下进行钻孔压水灌浆;基本孔则采用第一段(接触段)灌浆结束并待凝后,再钻孔到设计孔深后自下而上灌浆
1:。 上游坡采用块石护坡 , 下游 草皮护坡。 存在的主要 问题: ( 1) 防洪能力: 经调洪演算, 100 年一遇洪水标准确定坝顶高程为 , 现有坝顶高程为 ~ , 最低点低于坝顶高程。 故现坝顶填筑高程不够, 不满足防洪标准,无法 抵御 100 年一遇洪水。 ( 2) 坝体: 坝体为粉质壤土均质土坝, 主要由低液限粘土组成。 碾压质量较差, 填筑土的实测渗透系数 k= 107~
体(坝肩)渗漏情 况下进行的。 如前所述 严重渗漏情况,设计了 1 排帷幕灌浆孔,右延到溢洪道右边墙外 10 米,左延伸至左坝端外 10 米,形成帷幕体长 160 米。 帷幕深度根据地质钻孔及压水试验资料ω值而定,规范要求ω为 5~10Lu,一般深入坝体下基岩 15 米能满足要求。 设计 孔距 2m 全部钻孔都按直孔施工。 ( 1) 灌浆压力 武胜县 老 鹰 岩水库枢纽整治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