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
8拍打得这么准确吗。 其实好多歌曲都喜欢从弱拍开始,即弱起。 象这首《土拨鼠》的每一个乐句就是弱起的。 我来唱一句,你们用这个动作拍一拍。 ( 2)跟音乐拍一拍 师:那就请你跟着音乐用这个动作拍一拍,注意不要把强拍打在弱起的地方。 看歌谱分乐段 师:请你 打着拍子,再次感受流浪者与土拨鼠相依为伴的情景。 并根据旋律,情绪的不同为乐曲分段。 用 “LU”唱谱找相似旋律 ( 1)分组唱出相似句歌谱
,一些在日本留学的青年学子,借当时流行于日本和欧美的曲调填上新词,编成新的歌曲。 此外,“学堂乐歌”还常常采用中国国典诗词来填写新的歌词。 李叔同的《送别》,就具有这些鲜明的“学堂乐歌”的特点,一是,古典诗词体填写歌词,二是,选用美国流行曲调作谱。 不了解这些背景,难免会对《送别》不同于现代歌曲的某些特点感到困惑和不解。 四、学唱歌曲 1. 听音范唱 播放《送别》 师:我们在听到时候看看
物之一。 音乐作品包括 14 部歌剧、 9 部交响曲、 100 多首合唱曲、 567 首歌曲等。 因此有 “歌曲之王 ”的美称 .。 代表作:《鳟鱼》、《菩提树》、《野玫瑰》、《摇篮曲》、《小夜曲》等 3 师: 那么 乐曲中运用了哪些乐器。 生:有钢琴、小提琴、 中提琴、 大提琴 和低音提琴 出示图片: 钢琴五重奏:由一架钢琴和弦乐四重奏组成 ( 通过聆听各种提琴的声音区分它们的音色。 ) 四
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体验音乐的机会。 整个教学过程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和学生是平等关系。 六 、 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上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看”“听”“唱”等环节,让学生自主探究,去感知歌曲的情绪,把我歌曲内容 七 、 教学重难点 用欢快,热烈的情绪表现歌曲。 上波音,跨小节切分节奏的 准确把握。 歌曲中的衬词演唱
同学:(这里 草地 像绿 海。 ) 同学:(这里 鲜花 为你 栽。 ) 同学:(这里 清泉 为你 开。 ) 老师:同学说得都很不错,远处传来了音乐声你们听。 排列旋律:(出示多媒体歌谱) 要求 :听老师弹奏下列乐句,将下面的乐 句排列成流畅的旋律。 ① 2/4 34 5 |6 3 |2 34 31 | 5 —‖ ② 2/4 6 ?6 6 1 ∣ 23 4 0 ∣ 5 6 5 4 ∣ 3 21 ∣
统计从 1970 年到 2020 年,由于地球上的森林覆盖率下降了 12%,由此生物多样化下降了 1/3,淡水资源减少了 55%,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如此严重,我们怎么办。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教师引导植树歌的出现) 三、学唱歌曲: 听录音《少先队植树造林歌》,感受歌曲的旋律,教师带着学生拍手、踏脚 教师范唱,边唱边拍节拍,学生跟着做,心里默唱。 听歌曲录音,学生自己拍节拍,小
真看。 (4) 诗中的四季童趣表现在那些地方呢。 唱童趣(体验旋律) 听一听: 聆听《童心是小鸟》,感受歌曲的节奏。 师:这是几拍子的歌曲。 生:这是 一首三拍子的歌曲。 敲一敲: 复听歌曲 师:你听到了哪几种节奏型呢。 请想一想并把节奏敲出来。 想一想: 31 51 3| 6 5 0|16 4 |65 5 – | 31 51 3| 6 505|16 4| 45 6–|
,以非常活跃的旋律进行,作为“人 ”的形象出现,在全曲贯穿始终,时而单独出现,时而与鸟鸣相结合,宛若自然景色给予 “人 ”的清新愉悦心情,与自由自在的鸟语交融相织。 作者创造性地运用三弦拉戏式的模拟手法,将鸟语音乐化,使乐曲的造型性和抒情性有机结合,因而音乐优美生动,富有情趣。 ) 4、提问,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介绍二胡,(多媒体), 包括二胡的构造、基本演奏方法、音色等 5
作提示,进行舞蹈创编。 教师巡视,对技能薄弱组重点指导,并充作组内成员参予 表演。 14乐段,溪水清清溪水长 —— 妹妹呀东山西山采茶忙。 动作提示:溪水、转圈、下蹲看两岸风光、 分组交换采茶插秧动作、擦汗。 56乐段,插秧插的喜洋洋 —— 采的茶来满山香。 动作提示: 1)采茶的不同位置、速度变化。 2)队形变换:背靠背,转圈 79乐段,手采香茶 —— 采茶姑娘 动作提示:采茶、手拿斗笠
小树林中,最抢眼的是什么颜色。 为什么是绿色。 你们能描绘一下不同季节的小树林吗。 展示不同季节小树林的图片,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加深他们的印象,并对此展开讨论,再把讨论的结果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四、学唱新歌: 歌词中的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