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小
教师:这里还有一位 建筑家,将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房屋建筑上来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教师:观察这两组图形的形状怎样。 从左到右图形是怎样变化的。 反之,从右到左又是怎样变化的。 (2)摆正方形。 我们用火柴棍来摆一摆正方形,要求每个同学摆出两个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摆好后仔细观察,同桌互议,两个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摆出的两个正方形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教师:演示错误摆法,强调角度不变
意事项:教学中要让学生清楚的知道位似图形是一种特殊的相似图形,而相似图形未必能构成位似的关系。 第二环节:做一做 活动 内容: 贵阳市花溪区久安中学:漆兵 3 课件展示 : 让学生观察一组图片,判断每组图形是不是位似图形,如果是,找出各自的位似中心。 教材 P138 图 428,要求学生在图( 1)中任取一对对应点,度量这两个点到位似中 心的距离,它们的比与位似比有什么关系。 在图(
结 论 位似图形上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位似比 新课导入 做一做 想一想 课堂练习 小 结 家庭作业 同学们还记得本章第 3节用橡皮筋放大图形的方法吗。 实际上,使用这种方法,放大前后的两个图形是位似图形。 你能用这种方法将一个已知的多边形放大,使放大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位似比分别是 3和 4吗。 新课导入 做一做 想一想 课堂练习 小 结 家庭作业 动手作图: 动手操作:
把左边长方形的 长、宽 都缩小为原来的。 1 2 6格 4格 3格 2格 每一边都缩小为原来的几分之几。 把 L形各边放大 4倍 ( 1) 看 (原图各边占几格) ( 2) 算 (新图各边占几格) ( 3) 画 (画新图) ( 4) 查 (是否符合题意) ③ ⑤ 四、信息反馈,拓展创新: 判断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把下面的长方形缩小为原来的 1/2后画出来。 3厘米 2厘米 想: 因为 3
上面的正方形按 2:1放大 ,也就是各边 ( ),放大后所画的正方形的边长要画 ( )格。 放大到原来的 2倍 6 上面的长方形按 2:1放大 ,也就是各边 ( ),放大后所画的长方形的长要画 ( )格 ,宽要画 ( )格。 放大到原来的 2倍 6 12 上面的三角形按 2:1放大 , 放大后所画的三角形的一条直
就是说放大后的新图与原图 对应边 的比是相等的。 (板书 ) (3)第二问谁来回答。 按 3: 1 放大是什么意思。 现在的长是怎么求的。 宽呢。 (4)第三问。 你是怎么知道的。 也就是说放大后新图 的每条边与原图对应边的比都是相等的。 活动二: (1)现在我们把这题变一变中,如果要 把原图按 1: 2 的比缩小,长宽各多 长 呢。 (多媒体 ) (2)小组内 先 讨论讨论 按 1: 2
,其中哪些词你觉得比较重要。 你是怎么想的。 (强调“每条边”和“对应边”并在“ 2: 1”的前面板书“对应边的比”) 长的比宽的比都一样,那么我们就说对应边的比是 2: 1,所以,如果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 的比是 2: 1,我们就可以说原来的长方形按 2: 1 的比进行放大。 (课件出示,加“就是把原来的长方形按 2; 1 的比放大”,生读) 那如果把长方形的每条边都放大到原来的
形状( ) 把放大后的正方形按 1:3,长方形按 1:4,三角形按 1:2 缩小,画在 下面 方格纸上。 思考、探究: ( 1)、 三个图形 缩小 后该怎么画。 画在上面方格纸里。 观察一下 缩小 后的图形,比较
书: 2 : 1) 提问:观察这两个比你发现了什么。 (两个比是相同的) 谈话:我们可以把这两句话合成一句话,那就是“变化后的长方形与原来的长方形对应边的比是 2 : 1”(板书改写成对应边的比是 2 : 1) 谁来指一指两个长方形中的对应边。 再口算一下这个比的比值。 谈话:当变化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对应边的比相等,而且比值大于 1 时,我们就说这是把原来的图形放大,这道题中是把原来的长方形按
或缩小后,得到的图形大小变了,形状不变。 智慧城堡 加油啊。 按 4:1画出下面图形放大后的图形 . 按 1:2画出下面图形缩小后的图形 . 按 1:2画出下面图形缩小后的图形 . 按 3:1画出下面图形放大后的图形 . 下面哪个图是图形 A按 2: 1扩大后得到的图形。 把一个图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 4倍 ,放大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对应边长的比是( ∶ ),就是把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