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欲
1、鱼我所欲也 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重要代表,被人们称为“ 亚圣 ”。 孟子 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著作,也是 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鱼,我 所欲 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 得兼 , 舍 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 义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 甚于生者,故 不为苟得 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
1、2016/11/28该课件由【语文公社】:764723079鱼我所欲也孟子所说的“本心”是指什么内容。 2016/11/28该课件由【语文公社】:764723079人性 “ 义”非贤者人皆有之
1、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 他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弟子,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 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提出“民贵君轻”、对人民作一定的让步、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 为此,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反对“霸道”,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 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希望能够在诸侯中选出一位王天下的君主。
1、孟子孟子,名 ,字 ,邹人,战国初期 、。 他是孔子的孙子的再传弟子,是 学派继孔子之后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 ”。 在政治上,他提倡 “ ” ,提出“ 民贵君轻 ” 的民本思想,反对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争 ;在人性问题上,孟子主张_论。 作者简介轲子舆儒家亚圣思想家 教育家仁政性善课文听读听读课文,要求:1. 听 准 字音;2. 分 清 句读。 鱼,我 所欲 也, 熊掌 ,亦我所欲也
2、,其论证方法的运用是教学中的重,难点。 课上以诵读为主。 通过诵读,认识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理解本文逻辑严密、设喻巧妙的特点,体会排比、对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本文理解起来有些难度,学生学习兴趣可能不大,教师应当提倡互动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体会收获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
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 妾 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课文朗读 !关于“钟” 难句翻译 ①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②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③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译:采用某种手段就能生存,可是有些人却不采用它。 译:采用某种手段就可以避免灾祸,可是有的人也 不采用。 译:由此可见
了宫室的华美而接受了; 原先为了义(羞恶之心)宁愿身死而不受“呼尔”“蹴尔” 的一箪食,一豆羹施舍,今天却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原先为了义(羞恶之心)宁愿身死而不受“呼尔”“蹴尔” 的一箪食,一豆羹施舍,今天却为了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了; 这种做法不也是可以停止不干了吗。 (如果这样做了
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如果人们喜爱的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一切可以用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采用呢。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 如果人们厌恶的事情没有比死亡更厉害的,那么一切可以用来躲避祸患(而保全性命)的手段(有)什么不能做(的)呢。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按照这些方法去做就(可以)生存,然而却有人不采用它
鱼 熊掌 生 义 设喻论证 (类比论证) 舍 取 舍 取 道 理 论 证 推理 故 如使 …… 则 …… 使 …… 则 …… 因果论证 假设论证 对比论证 义 重 于 生 孟子的“ 性善论 ” 孟子是主张 “ 性善论 ” 的, 他 认为人生来就有善良的本性。 他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 孟子 认为人的本心是美好的,它包括四种本心: “ 恻隐之心
独 贤者有是心也 , 人皆有之 , 贤者能 勿 丧 耳。 假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 所厌恶的 因此(有的人)明知某种手段能够生存却不使用 这是因为(他们)所要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 不仅仅 丢失 一箪食,一豆羹 ,得之则生, 弗得则死。 呼 尔而与之, 行道之人弗受 ; 蹴 尔而与之,乞人 不屑 也。 一小筐饭,一小碗汤 吆喝 踢过去 不屑(接受) 饥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