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
向大家简要地介绍太平军进军南京的情况。 它的大概路线是:(略) 提出问题:太平军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是否就万事大吉,目的就达到了呢。 学生讨论后指出:不是的。 一方面清军在南京郊外和扬州分别设立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 ,对天京形成包围之势;另一方面,远在北京的清朝中枢机构还在不断地调兵遣将,企图消灭 太平天国。 面对这一严峻的形势:要推翻清朝统治,必须北伐;要巩固天京革命大本营,必须西征
疑 设计问题: 太平天国运动的时间多长。 转折点是什么。 引导学生分前期和后期来认识天国运动的过程。 (板书) 一 前期: 1851— 1856 金田起义: 1851 永安建制:分封诸王(农民的封建意识),初步建立政 权; 定都天京:选择天京的原因。 正式形成与清廷对峙的局面;(反封建革命意识) 北伐、西征:目的、结果及作用。 北伐失败原因及为西征创造有利条件。
通的根本原因是( ) A 太平天国在军事上的失败 B 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 C 封建势力的阻挠 D未触及封建经济制度 9、为太平天国西征和东征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战场条件的军事行动是( ) A 林凤祥、李开芳的北伐 B 石达开在鄱阳湖大败湘军 C 太平军夺取扬州、攻破江北大营 D 陈玉成、李秀成取得三河镇大捷 10、太平天国北伐失利的主要原因是( ) A 孤军深入
、 石达开 秦日纲 、 石达开 结果 失败 败湘军,进江西 夺扬州,破两大营 作用 牵制清军 巩固天京 达到全盛 这里需要强调三个问题:①定都天京之时,太平天国面临的形势,以及北伐、西征、东征的战略目标。 ②北伐的失败原因与北伐的战略作用。 ③西征与东征取得重大胜利的意义。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天京变乱 : 教师补充相应的材料,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太平天国的领导人会走上追求享乐、讲究排场
春雷,震撼了华北大地。 北伐军进行了两年浴血奋战,终未取得成功,最后失败。 同时分析一下北伐失败的原因。 北伐军失败固然因为严冬和恶劣的自然条件,但从战术上 讲,孤军深入、后援不济,这犯了兵家之大忌,其失败也就成为必然。 要巩固天京大本营,控制长江中游,必须西征。 1853 年,太平天国派赖汉英率兵西征。 西征军夺取了安徽、湖北的重镇,然后入湖南。 在湖南,太平军与汉族地主武装、曾国藩的湘军交手
材料二: 东王权太重,要逼天王封其万岁。 那时权柄皆在东王一人手上,不得不封,逼天王亲到东王府封其万岁。 —— 《 李秀成自述 》 材料一:秀全僻处深宫,从不出户,人罕识其面。 他自知智慧不及杨秀清,一切军务皆委之,任其裁决。 秀清自恃功高,朝见立而不跪,每诈称天父下凡附体,令秀全跪其前,甚至数其罪而杖责之,造言既毕,其为君臣如初。 ── 张德坚 《 贼情汇纂 》 思考:通过以上材料你认为
》 产生背景 经济主张 群众基础 作用 反映了同一时代的不同特点 太平天国处于强盛时期 太平天国处于衰落时期 主张消灭私有制 主张发展私有制 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没有引起农民强烈反应 直接推动了太平天国革 命斗争的发展 未能付诸实施,主张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对后人有启迪作用 标志着农民战争水平达到最高峰,违背社会发 展规律 具有资本主义色彩, 反映了资本主义发 展潮流 相同点: 都体现反封建。
达开 巩固了天京大本营 东 征 断绝清朝财源,充实自己的经济力量 1856 秦日纲 石达开 攻破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军事上达到全盛 • 北伐军失利的原因。 • 孤军深入,供应困难。 清调兵围攻。 • 太平军对外采取军事行动解除天京之围的同时,对内整纲建制,大力加强内政建设,颁行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 • 《 天朝田亩制度 》 土地分配问题: • 原则: •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
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主要采取提问法、图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启发式、探究式教学,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历史思辩能力。 教学时限 2 课时 教学过程 : 一 、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 ,导致阶级矛盾的的激化。 概括为:天灾人祸、西方宗教 二 .太平天国的兴 起: 金田起义 三、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 北伐、西征和天京突围 (军事全盛时期 ):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从内容、目的
—— 摘自 《 天朝田亩制度 》 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归纳其主要内容。 它反映了农民怎样的理想。 ( 1)内容: A、关于 土地分配: ①原则 : “ 凡天下田 ,天下人同耕 ” 和 “ 无处不均匀 ” ; ② 方法:以户为单位,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B 、关于 产品分配: ①原则 : “ 天下人人不受私 ,物物归上主 ” ; ② 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 2)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