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
1 3 3 1 第 4行 1 4 6 4 1 第 5行 1 5 10 10 5 1 第 6行 1 6 15 20 15 6 1 第 7行 1 7 21 35 35 21 7 1 在杨辉三角的 5行中 , 除去两端的数字 1以外 , 行数 5整除其余的所有数 , 你能找出具有类似性质的三行吗 ?这时 行数 P是什么样的数 ? 第 行第 行第 行 P 是素数 杨辉三角研究3 杨辉三角之 探究 3
从材料一四幅图中看,但是人们出行主要靠什么。 材料一的故事反映了人们的什么愿望。 主要靠人力、畜力或自然力 人们要求提高出行速度,解除长途跋涉之苦。 从交通工具中看社会的进步 材料二说明,是什么原因使人们的愿望变成了现实。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明创造的不断出现与应用使人们的愿望变成了现实。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所知,说说火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对人类有什么影响。
3 4 5 0 S1 S2 S3 S4 S5 343 2SSvT6 5 4 3 2 129S S S S S SaT 实验原理示意图 四、实验步骤 ,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细绳跨过滑轮,并在细绳的另一端挂上合适的钩码,试放手后,小车能在长木板上平稳的加速滑行一段距离,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后面。
伸开左手 四指是电流方向 手心对着磁感线来的方向 大姆指是磁场力方向 安培力的方向判定 —— 左手定则 F⊥ B, F⊥ I,即 F垂直于 B和 I所在的平面 ( B和 I可以有任意夹角) 练习: 下图中表示通电直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情况,请标出电流方向或磁场力方向。 B F B B F F F 无 B B 探究二:安培力大小 猜猜看 : 通电导线所受到的安培力与什么
,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 实验中为什么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因为平面镜无法确定像的位置. 回忆所学内容 , 看看在蜡烛一侧透过玻璃你看到什么。 如果再向烧杯中倒些水,烧杯中烛焰将怎样。 三、平面镜的应用 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习题一 :如图, AB是放在平面镜前的物体,A`B`表示物体在镜中所成的像。 甲、乙、丙三个图哪个是正确的。 甲 A B A` B` 乙
导体中通过的电流无关。 ,电阻一定时,电压跟电流成正比。 这里存在一个因果关系,电压是因,电流是果,因为导体两端有了电压,导体中才有电流,不是因为导体中先有了电流才加了电压,因果关系不能颠倒。 : U=IR R = I U U=IR: 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等于通过它的电流与其电阻的乘积。 R = I U 表示导体的电阻值在 数值上 等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与其通过电流的比值。 三、课堂练习
0 10- 32 0. 1 m / s = 0. 26 m/s a = s BC - s ABT 2 = [ 52 - 24 - 2 4 ] 10- 30. 1 2 m /s 2 = 0. 4 0 m /s 2 1.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所用电源频率为 50 Hz,取其中某段纸带如图 2- 3- 7 所示,设 0 点为计数点的 起始点,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打有 4
像距变小。 ③ 应用是:照像机 O 物距等于二倍焦距( u=2f)时 F F F F O ① 成倒立。 等大的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 v=2f)。 ② u=2f为成放大实像或缩小实像的转变点。 ③成实像时,此种情况物体和像的距离最小。 物距大于焦距而小于二
大小是否相同。 ④ 重复上述过程,再测一组数据。 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 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总之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 像的大小由什么决定。 S S’ O 它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 镜子后面加个挡板还能看见像吗。 平面镜成像是靠光的反射 形成的正立等大的虚像。 S S1 如图,
速行驶的汽车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分深水区和 浅水区,如果这个蓄水池以固定的流量注水,下面哪 个图像能大致表示水的最大深度 h和时间 t之间的关系 ? ( ) C 课时训练 李明骑车上学,一开始以某一速度行进,途中车子发生故障,只好停下来修车,车修好后,因怕耽误上学时间,于是就加快了车速,在上页给出的四个函数示意图象中 (s为距离, t为时间 ),符合以上情况的是 [ ] C 某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