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
方面:怀柔四方,威服四海。 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任用少数民族首领当官,赐予少数民族首领封号,与少数民族首领通婚。 (3)评价 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经常与大臣议论历代兴亡,反复强调 “ 存百姓 ” 的思想,励精图治。 他在位时,政治较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百姓生活有所改善,史称 “ 贞观之治 ”。 唐太宗是我国古代的明君,也是杰出的政治家。 【 例题 2】
2、刺史、剑南节度使等职,官至渤海县侯终散常侍,世称“高常侍”。 有高常侍集等传世。 永泰元年(765 年)卒,终年 65 岁,赠礼部尚书,谥号忠。 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 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早年曾游历长安,后到过蓟门、卢龙一带,寻求进身之路,都没有成功。 开封禹王台五贤祠即专为高适、李白、杜甫、何景明、李梦阳而立。
入( 4) 遣唐使来华 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 学习与探究 1980年 4月 13日,鉴真大师坐像在日本唐招提寺长老 森本孝顺 的护送下,由日本运抵上海虹桥机场, 14日下午抵达扬州大明寺,先后在扬州、北京展出,受到中国人民的热烈欢迎。 扬州市各界人士参观鉴真大师坐像 鉴真回国“省亲” 第六学习主题 第 5课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 首 页 导入( 1) 导入( 2) 导入( 3) 导入( 4)
) 让学生看 “ 唐太宗 ”“ 唐太宗引用古人的话 ” 并理解记忆。 学生归纳、概括、总结唐太宗采取的措施和思考为什么说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从政治、经济、用人、科举几个方面)同时得出他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一个大名鼎鼎的皇帝为唐朝的繁荣和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打下坚实的基础。 联系以前学过的盛世景象(文景之治、开皇之治)来解释 “ 贞观之治 ”。 再看“ 唐太宗 ” 画像加深理解记忆 ( 6)
生产恢复发展,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国力强盛,边境比较安宁。 史家称此时为“贞观之治”,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少有的太平盛世。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代皇帝,年号贞观, 627649年在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古代君王。 吸取隋亡教训,重视百姓疾苦 重视发展生产,提倡戒奢从简 选材任贤与能,勇于虚心纳谏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
在此次东渡中牺牲。 而鉴真本人也因长途跋涉,暑热染病,双目失明。 5年后, 66岁高龄的失明老人鉴真,毅然再次登上东渡的航船。 而这次他终于如愿地踏上了日本的土地,信守了自己的承诺 …… 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义 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鉴真大师是什么时候去日本的。 为什么要去日本。 产生了什么作用。 鉴真坐像回国 “ 省亲” 1980年 4月
更不回。 《 汴河怀古 》 二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隋亡原因: 大运河的开凿 隋炀帝的奢侈腐化 分析: 夸大开运河对隋亡的影响 既肯定开运河的功绩, 也指出巡游江都的腐败, 比较全面,比较中肯。 隋亡根本原因: 隋炀帝的暴政 —— 奢侈腐化,滥用民力。 繁重的兵役、徭役。 隋亡直接原因: 隋末农民大起义( 611年开始) 练习:
(2)经济- A、轻徭薄赋, 劝课农桑 B、戒奢从简 (3)文化-举科举,大办学校 三、武则天的统治 1、武则天称帝: 利用高宗懦弱多病,乘机干预朝政 本身的出色才干 2、政绩: 政治-破格用人 经济-发展农业 生产 文化-发展科举 3、评价: 四、开元之治 1、出现原因: (1)结束了政局动荡的混乱局面,社会相对安定 (2)统治前期励精图治,力图改革,重用有才能 的人 (3)劳动人民的辛勤
出贡献。 一 唐朝与吐蕃的关系 和亲 结盟 唐蕃会盟碑,又名长庆会盟碑,甥舅会盟碑,唐长庆三年( 823年)立于大昭寺前。 碑身为柱形,高4. 76米,刻有藏汉两种文字,详细记载了唐穆宗和吐蕃赞普(王)结盟和好的经过及意义,至今大多数碑文清晰可辨。 民 族 起源及政权控制地方 经济发展 著名首领 友好交往 吐 蕃 南 诏 回 纥 青藏高原一带 , 定都逻些。 游牧或农耕为业,尚武。
社会进步的使者。 日本青龙寺 鉴真东渡 鉴真 六次东渡 鉴真东渡示意图 鉴真东渡 鉴真纪念堂 大明寺鉴真坐像 • 在日本传播佛教、医药知识、建筑艺术、书法绘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