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
教师的职务是 “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 学生的职务是 “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 :一是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 二是对事说是做,对己说是学,对人说是教。 三是教育不是教人,不是教人学,乃是教人学做事。 无论那方面, “ 做 ”成了学的中心,即成了教的中心。 要想教得好,学得好,就须做得好。 要想做得好,就须 “ 在劳力上劳心 ” ,以收手脑相长之效。 7.
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 他还指出, 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 出世便是破蒙。 进棺材才算毕业。 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 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 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 ,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 教学做合一 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
真人”的人; 第七 ,创造适合国情,适合生活需要的大教育体系,使社会与学校打成一片,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打成一片。 2.传统教育与生活教育的区别 陶先生在《传统教育与生活教育有什么区别》一文中,非常精辟地对两者进行了比较。 1)传统教育是吃人的教育 首先,它教学生吃自己。 传统教育教学生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 它消灭学生的生活力、创造力;它不教学生动手、用脑。 在课堂里,不许提问;好一点的
创新教育 ,提倡教育民主平等 ,认为教育是快乐之事 ,教育从生活中来又回归生活 .这些教育思想在西方社会已饯行整一个世纪 ,而我们呢陶行知在七十多年前就提出这些观点 ,我们现在还只是津津乐道 ,在民主的幌子下 ,拉皮拉锯 ,把教育做的越来越累人 ,越来越只有貌似的快乐 .想想真可怕 ,不知陶先生在天之灵是如何看待现今的教育 .
尊重学生还要学会欣赏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 当你面对 “ 恨铁不成钢 ” 的学生时,当你面对家庭和社会的烦恼时,一定要冷静。 如果我们把指责、批评、抱怨,换成启发、表扬、激励会是另一种情景。 尊重学生,就要学会宽容与接纳学生。 宽容即理解
要扬善除恶。 画面构成关系极为复杂,充满着悲壮的效果,而其表现风格已成为 17世纪巴洛克艺术之典范。 怦然令我心跳的,是他已活了七百六十岁。 七个多世纪,一个不朽的生命,从 南宋跨元、明、清、民国昂昂而来,并将踏着无穷的岁月凛凛而去。 他生于公元1 236年。 当他生时, “ 直把杭州作汴州 ” 的临安朝廷,已经危在旦夕,人们指望 他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然而,毕竟 “ 独柱擎天力弗支
的生活,便是受有目的的教育。 ”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 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 可见,陶行知所说的“教育”是指终生教育,它以“生活”为前提,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育就不是真正的教育。 他坚决反对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死教育、死 学校、死书本。 陶行知认为,“生活主义包含万状,凡人生一切所需皆属之”。 “生活”不是人们通常狭义的理解,而是“包含广泛意味的生活实践的意思”。
,组织演讲、讨论、辩论等形式。 让学生在集体中学会管理自己,自觉参加学校和班集体管理,培养其责任感和管理能力,使之学会当“家”作“主”。 强化自研意识,提升 学习能力。 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 所形成的“传授一接受 ”教学模式 ,其影响根深蒂固, 它的明显缺陷是,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减少, 过于 依赖教师 的 指导 ,自主学习能力处于低水平。 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充足时间自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