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
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____,也是_____。 ① 反复读:引导学生深刻体会作者的爱书情怀:由前面的 “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到现在的 “就是 ”“也是 ”,愈加表达出了作者对书浓郁的情感,对一本书喜爱到百读不厌的程度。 ② 仿写:书像一个朋友,像一个家;书就是一位朋友,就是一处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正是这些贴切的比喻
你准备好了吗。 1.书法阁:请正确、漂亮地书写“侣、豫、盒、娱、趟、诵、零、编、某”等字。 (温馨提示:想要写好写对每个字,一定要仔细观察每个字的字形,还要特别留意一些易混易错字的笔画。 如“豫”的左边的是“予”不是“矛”,“零”的下边是“令”不是“今”,“某”的上边是“甘”不是“廿”。 一些笔划较 多的字,可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 ) 2.留音库
认识网络的利弊,合理利用网络交朋友,真正使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学习疑难摘要: 五、 小节与收获: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你还有那些疑惑。 前置作业准备时的疑难解决了吗。 反馈达标: 一、 单项选择 ,下列对内圈和外圈关系表达正确的有( ) ①外圈是内圈的必要准备 ②内圈是外圈的基础 ③内圈是外圈的准备和铺垫 ④外圈是内圈交往发展的必然结果 A、① ② ③ B、① ② ④ C、① ③ ④ D、②
%20%30%40%50%60%70%赞同 不确定 不赞同 如图 12所示, 高层客户 有 66%认为 精装修省心省力, 持不确定和不赞成者各为 17%。 可以看出, 精装修省心省力 的观点相当深入人心,展示 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对精装修房很欢迎 ,促进人们对其选择。 图13 精装修住宅售后有保障的认同率%%%0%10%20%30%40%50%60%70%80%赞同 不赞同 不确定 从图 13看出
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____,也是_____。 ① 反复读:引导学生深刻体会作者的爱书情怀:由前面的 “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到现在的 “就是 ”“也是 ”,愈加表达出了作者对书浓郁的情感,对一本书喜爱到百读不厌的程度。 ② 仿写:书像一个朋友,像一个家;书就是一位朋友,就是一处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正是这些贴切的比喻,充分地表达出作者的爱书之情
原因和方法。 二、品味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1.了解了作者的选择,你有什么深刻的感受。 (作者特别喜爱书,对书有着深厚的感情,而且作者很会阅读。 ) 2.作者对书有着深厚的感情。 那么,作者是如何生动具体地表达自己的这种情感的呢。 比喻 作者还运用了许多生动贴切的比喻,把自己爱书的情感表达得更形象。 ① 作者把书比喻为家。 家总让人感到温馨和留恋,而且家每天都回,谁也离不开,作者把书 和家相比
会收获与上一次不同的体验,寻找到新的发现。 马克思读书“三字秘诀”:博、记、读 鲁迅读书“三性”:目的性、灵活性、广泛性。 矛盾“三式”读书法:第一遍,鸟瞰式;第二遍,精读式;第三遍,消化式 李公朴读书有“三条路”:第一条是读活书;第二条是活读书;第三条是读书活 一本你喜爱的书 就是 一位朋友, 也是 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 自己 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
也是百读不厌。 c 、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从“就是”和“随时想去就去”体会到作者很喜欢书,因为他把书当作了朋友一样,当作了人似的,读书就好像是在和朋友说话一样。 而且书也是想读就随时能读的。 3. 把三句话连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加深你的体会。 作者读一本书的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 ? 作者喜欢一遍又一遍地读那一本书,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发现,而且书可以随身携带
把书当作什么。 (一个与我同 船的人,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 课件出示: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指名读,读了这句话,你又有什么感受。 (“故地”,老地方,这里指书已读多遍,了解并熟悉;“想去就去”,是说方便,随心所欲,想读就读。 随时想去就去,也就是打开自己喜爱的书就开始阅读,那么简单地就开始了故地重游。 这个比喻真形象。 )
是:是的,我愿意读上一百遍,我愿意读到能背诵的程度。 这有什么关系呢。 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 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 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 “ 真想不到你懂这个。 ” 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 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