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玉米
1、年来,有些城镇近邻地区的农民,种植甜玉米获得了丰厚的效益,一亩地的收入相当于其它大田作物的 35 倍。 所以,不少农民跃跃欲试,不惜成本购种、购肥、购地膜积极地投入种植甜玉米的热潮中。 有的乡镇种植甜玉米的面积也成倍地增长。 为了充分发挥甜玉米的种植效果,建议广大农民在种甜玉米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明确甜玉米品种类别甜玉米与普通玉米的区别就是籽粒胚乳中的含糖量高,一般含糖量达1020%
1、玉米又称“蔬菜玉米”,属喜温性作物,生长适宜温度为 2530,生长过程需水、肥较多,要求光照充足。 一、选地:甜玉米需水较多但又怕涝,需选用排灌方便肥力好的沙壤土。 与普通玉米要隔离种植,一般隔离在 200 米以上,防止不同类型玉米串花而影响产品质量。 二、播种与育苗:广东甜玉米 3可种植。 甜玉米一般采用高畦栽培,畦宽连沟 ,双行种植,株距 25米,种植密度约为每亩 2500用直播方式
1、培方式及季节甜玉米多为露地栽培。 由于栽培制度,气候条件和上市时间的不同,有春、夏、秋播之分,土壤温度达到 10可行春播,江苏、上海、长江三角洲地区,4 月上中旬播种,7 月中旬上市,夏播多在 6 月上旬播种,8上市,秋播在 7 月下旬上旬播种,10 月份开始上市。 栽培要点(一)整地施基肥甜玉米是由纯合隐性基因遗传控制,不能与普通玉米串粉杂交,否则失去甜玉米特有的风味。 种植田块选择时
1、玉米是近年来利用生物技术改良的新型粮食蔬菜兼用作物,其营养丰富、香甜可口、食用味道好、容易消化吸收,老少皆宜。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膳食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对玉米的需求已从单一型向多元型转变,鲜食玉米备受人们的青睐。 但甜玉米上市季节比较集中,往往是产地旺季吃不了,异地淡季吃不着,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加之鲜食玉米乳熟期呼吸强度大,含糖量、含水率变化快,营养成分损失较快
1、玉米是果蔬兼用作物,营养丰富、香甜可口、易于消化、老少皆宜,且为理想的食用加工产品,是当今世界上风行的食品。 浙西南地区 5a 的试验示范表明,只要栽培得当,一般可产鲜玉米棒 1275015000kg/移栽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虫害防治。 为防止小地老虎、大头蟋蟀等地下害虫的危害,移植前一天下午田用辛硫磷倍液喷施全田,幼苗喷施杀虫单加甲基托布津倍液作送稼药,若地下害虫严重
号 晶甜 3 号玉米为国审品种,超甜玉米杂交种。 生长势强,生良期 75,株高 170 厘米。 果穗圆筒形,穗长 20 厘米,单穗重 300 克以上,春播双穗率接近100%。 子粒乳黄色,折光糖度 15,全国区试品质第一,达到国际同等水平,双对照增产 耐高温,播期长,可以春、夏、秋季栽培,商抗叶斑病、锈病、纹枯病等多种病害,中抗玉米螟。 鲜食、加工兼用。
1、玉米穗的生产有较强的季节性,不耐贮存,货架期短,难以满足群众经常的需求,对于甜玉米穗的储藏保鲜,经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证明,以下几方面应引起注意。 1、适时采收。 不同品种的甜玉米,不同气候条件和不同栽培技术,甜玉米穗的采收期不尽相同。 经口感评价和含糖量测定,一般在花丝抽出后 1824 天左右采摘。 经验证明:甜玉米穗采收过早,产量低,含糖不足,香味不浓;采收过晚
1、年来,华南沿海地区甜玉米生产迅速发展,经济效益显著。 但玉米螟危害严重,据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多点调查,受害株率平均达到 15%34%,尤其是在授粉灌浆期大量玉米螟幼虫集中在果穗顶端危害,严重影响青苞质量和产量。 华南地区亚洲玉米螟 1 年发生 46 代,仅采用“心叶末期施用杀虫颗粒剂”的传统防治方法,难以有效控制玉米螟对果穗的危害。 而且甜玉米果穗以鲜食为主,对农药残留量要求十分严格
1、米螟为世界性的蛀食性大害虫,有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两种。 在我国以亚洲玉米螟为优势种,全国除青藏高原玉米区尚未见报道外,其余各玉米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玉米螟食性很杂,国内现已确认的寄主植物约 25 种,主要危害玉米、高粱和谷子,也危害麻类、棉花等。 以幼虫蛀食玉米心叶、茎秆和果穗,是玉米生产的最严重害虫。 玉米螟在发生地区严重危害玉米,特别在玉米杂交制种过程中
1、玉米在吐丝后 1采收的雌穗即高档蔬菜玉米笋;在乳熟期子粒含糖量比普通玉米高几倍至十多倍,此时采收的果穗既可作为果蔬鲜食,又可加工成多种美味食品。 与普通玉米不同,由于甜玉米具有特殊的生理特性,以及销售市场的限制,要获得较好的效益,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以销定产、适量种植种植甜玉米不管是采收玉米笋还是采收鲜食果穗,其适宜的采收时间都比较严格,且采收后在常温下不能长久贮藏,一般应在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