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病
边线与中线搞错。 (三)标准要求及防治措施 标准要求 (1)《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32020)第 条砌筑顺序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基底标高不同时,应从低处砌起,并应由高处向低处搭砌。 当设计无要求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基础扩大部分的高度。 B 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 当不能 同时砌筑时,应按规定留槎、接槎。 基础高低台的合理搭接,对保证基础砌体的整体性重要。
以下几点: 1) 浇筑柱、梁、楼板、墙、基础等,应连续进行,如间歇时间超过下表的规定,则按施工缝处理,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不低于 ,才允许继续浇筑; 混凝土运输、浇筑和间歇的允许时间 (min) 项次 混凝土强度等级 气温 不高于 25186。 C 高于 25186。 C 1 不高于 C30 210 180 2 高于 C30 180 150 注:当混凝土中掺有促凝或缓凝型外加剂时
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 下部浇完间歇 1~ 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 “烂脖子 ”。 小蜂窝:洗刷干净后, 用 1∶ 2 或 1∶ 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 后,支模 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 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麻面 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
框接触处、管道及设备支架穿越保温板处、墙体顶部收口处等,在其与保温层结合的间隙应采取可靠措施做防水密封处理。 1外墙施工完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加强对建筑外墙外保温工程观感质量的检查与验收。 抹面胶浆应无脱层、空鼓和裂缝,外墙及外门窗不得渗漏。 饰面层应平整、洁净,阴阳角和横竖线条应顺直、方正、清晰美观,窗台、压顶、水平线条等流水坡向应正确。 1建设单位应组织参建单位对外墙 (窗
: A 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应少于 7d; B 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性能要求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 ③ 为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在现浇板养护期间,当混凝土强度小于 时,不应进行后续 施工。 当混凝土强度小于 10Mpa 时,不应在现浇板上吊运、堆放重物。 吊运、堆放重物时,不应在现浇板上集中堆放,应采取保护措施,减轻对现浇板的冲击影响。 五
箍筋等,没有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 ( 2) 保证措施 1) 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是否准确,发现问题应及时修整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2) 为保证混凝土保护层的厚 度,要注意固定好垫块,一般每隔 1m左右在钢筋上绑一个同标号细石砼垫块。 3) 钢筋较密集时,应选配适当粒径的石子。 石子最大颗粒尺寸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 3/4
为 12~ 16mm,长度为 50~ 60cm,间距为 50cm。 在台阶式施工缝的垂直面上亦应补插钢筋。 3. 预控措施: (1) 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 ,应注意以下几点 : a. 浇筑柱、梁、楼板、墙、斗仓及类似结构时 ,如间歇时间超过有关规定 ,则按施工缝处理 ,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小于 12MPa时 ,才允许继续浇筑。 b. 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 ,这样可以提高接缝的强度和密实度。
方、填方成弹簧土的通病 ,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拟定土方回填的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如下: 工程量、施工进度的要求:计算 回填土方的 工程量 , 合理施工顺序安排土方回填的进度;严禁不合理的抢工;合理布置夜间照明设施;有良好的施工排水措施。 施工准备质量的要求: 根据 施工文件及图纸进行定位测量和高程测量;做到有作业指 导书、有施测、有校核、经验收后有文件记录;施工前,进行技术交底; 填土压实机械应齐备
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 度超过 2m 应设置串桶或溜槽;浇筑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治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治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筑完间歇 1— ,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 2) 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 1: 2 或 1: 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戳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
前提前浇水湿润 (内湿面干 )。 3 混凝土基 层应采用人工凿毛或进行化学毛化处理;轻质砌块基层应采取化学毛化或满铺网片等 措施来增强基层的粘结力。 4 外墙脚手孔及洞眼应分层塞实,并在洞口外侧先加刷一道防水增强层。 5 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处,必须铺设抗裂网或玻纤网,与各基体间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 150mm。 外墙抹灰 1 施工 1)刮糙不少于两遍,每遍厚度宜为 78mm,但不应超过 1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