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场
2、皮下或肌肉注射 1 毫升,7 天后产生免疫力,每年注射 2 次。 1 月龄内巴氏杆菌病魏氏梭菌病:2030 日龄仔兔,每只皮下注射 1 毫升,30日龄后,每只皮下注射 2 毫升,7 天后产生免疫力,成年兔每年注射 2 次。 12 巴氏杆菌病、兔瘟:断奶后,每只皮下注射 1 毫升,7 天后产生免疫力,成年兔每年注射 2 次,每次 2 毫升。 12 魏氏梭菌病兔瘟:断奶后,每只皮下注射魏瘟二联苗
2、及配伍禁忌,按照不同的消毒对象、所需浓度和用量,一次配制一次用完。 同时注意根据不同季节调整消毒药的温度,以提高消毒效果。 设计科学的消毒程序养兔场应根据场内不同的消毒对象制定合理的消毒程序,食槽、水槽等用具应先清洁后消毒,环境空气及兔可以直接消毒,兔笼及工具需先消毒、后清洁、再消毒。 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根据不同的消毒环境、消毒对象和种类,选择可对其产生高效的可行的消毒方法。
2、 1 次粗料。 夏天要给兔子饮 1%2%的食盐水。 冬天严禁饮冷水或喂冰冻饲料。 好的生活环境家兔胆小怕惊,故兔舍周围的环境要保持安静,饲养人员在兔舍内不要大声喧哗和敲击物件。 兔舍要清洁舒适,通风良好,适宜的温度为 1525。 光照时间为每天 1214 小时。 方稳定,定量饲喂家兔是草食动物,应以青粗饲料为主、精料为辅,要饲喂配方科学,营养成分合理,符合兔子生长需要的饲料。 在四季交替中
2、场内布局要合适。 生产区和生活区要分开,兔舍布局整齐。 按当地一般风向建不同的房舍,把易污染的,防疫要求不高的建筑物建在下风向。 有条件的要建成绿化带。 3、兔舍通风换气,光照温度和湿度要符合卫生标准。 4、要重视饲料卫生,霉变饲料不许进入配料间。 在饲料加工,运输、饲喂过程中要防止病原体污染,提供全面配合饲料,满足动物的营养要求,以发挥动物最大的生产性能,获得最佳的生产效果。 5
2、类型兔对营养物质的需要。 家兔是草食性动物,每天须采食占自身重量 30%左右的青饲料,因此,要保证青饲料的品质和数量。 同时,要科学地补充精饲料,以达到高产的要求。 3、更换饲料:一年之中,饲料和饲料来源总在发生变化,在改换饲料时,所用的饲料要逐渐增加,以防止因突然改变饲料,引起家兔采食量下降,发生消化道疾病。 4、饮水供应:家兔每天的需水量一般为采食干料量的 2。 在饲喂颗粒饲料时
2、法是用 1%敌百虫溶液,定期喷洒。 热杀的方法也很有效,就是把很热的热糠灰盖在畜粪上,但要封闭盖严,可闷死粪池中的蛆。 消灭蝇蛹灭蛹,一是用水杀法,可在蛆的孳生场地四周挖开一个小水沟,蛆在化蛹后爬出时,便可跌落水中溺死。 二是挖蛹法,应在蛆孳生场所外 65 厘米至1 米的地方把深 15 厘米的土铲松后,用小木夹子捡出蛹烧死或用石磙拍杀,再把松土加石灰和水压实,以免蛹化成蝇再钻出,消除后患。
2、种类很多,但疫苗的种类也不少,一只兔从小到大不时要打防疫针。 就算这样,传染病还是不能有效控制和消灭。 免疫的理论和实践都说明,经过免疫接种的兔,并不等于以后就不发生疾病了。 这是由于任何一种疫苗都不可能产生 100%的保护率,疫苗接种后所产生的保护率是有限度的,而影响兔体产生免疫力的因素很多,再者是疫苗的免疫原性和生产的质量与免疫的效果有密切的关系。 因此,还要在合理免疫的同时进行科学管理
2、化免疫等技术措施切断水平和垂直传播。 疫病控制不是单一的,而是各种措施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形成的密不可分的一个系统。 学合理布局兔场选址要坐南朝北,远离公路,城镇,村庄,地势高燥,采光和通风良好。 四周可建围墙或开挖河沟与外界隔绝。 兔场布局原则上分为四小区,即生产区,附属辅助生产区(饲料加工及仓库),行政管理区,生活区。 生产区与生活区,行政管理区严格分开。 生产区的种兔舍
2、60 日龄肌肉注射兔瘟疫苗 1 毫升。 成年兔每五个月注射一次,每次注射 升。 二、巴氏杆菌病预防:注射兔瘟与巴氏二联苗。 每 50 公斤饲料加喹乙醇 2030 克(喂青草可增至 30 克)。 治疗:1、肌肉注射兔病快康,每公斤体重 升,一日二次,连用 3天。 2、肌肉注射氨苄青霉素,每公斤体重 50 毫克,一日二次,连用 3 天。 3、氟苯尼卡:每 50 公斤水加 10 克,连用 35 天
2、类很多,但疫苗的种类也不少,一只兔从小到大不时要打防疫针。 就算这样,传染病还是不能有效控制和消灭。 免疫的理论和实践都说明,经过免疫接种的兔,并不等于以后就不发生疾病了。 这是由于任何一种疫苗都不可能产生 100%的保护率,疫苗接种后所产生的保护率是有限度的,而影响兔体产生免疫力的因素很多,再者是疫苗的免疫原性和生产的质量与免疫的效果有密切的关系。 因此,还要在合理免疫的同时进行科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