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从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宣告诞生。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时代要求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毛泽东和周恩来等我国领导人,在新的历史时期首创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新中国即将诞生时,毛泽东同志就在一系列文章中反复论述了新中国同各国建交的原则。 50 年代初期,毛主席还多次强调,中国愿意同一切国家包括美国和平共处。 从新中国成立到
毛泽东第一次走出国门,出访苏联。 学生 D: 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支持新生的政权。 ...... 在学生洞悉图片信息后,教师提出问题 : 美 国对中国的态度是什么。 学生回答加分,教师总结。 教师再展示《新中国建立初期外交形势》图,教师对图例进行说明后,提出问题: 建国初期,苏联和美国对中国的态度为什么不同。 反映出什么样的国际矛盾。 学生回答:当时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表
外交 设计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苏建交、《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定、日内瓦会议及万隆会议 理解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及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提出的意义 掌握新中国初期外交成就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采用讲述法、谈话法、启发式、讨论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开展师生双向交流活动 通过学生模仿周总理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使学生产生历史认同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课堂热烈氛围
1949年 10月 2日,苏联 第一个 与新中国建交。 图为当年苏首任驻华大使罗申(前排右六)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后合影。 — 17国 建交 第一次建交高潮 苏联 保加利亚 罗马尼亚 匈牙利 朝鲜 捷克斯洛伐克 波兰 蒙古 民主德国 阿尔巴尼亚 越南(北越) 印度 瑞典 丹麦 缅甸 瑞士 芬兰 毛泽东访苏和会谈经过 —— 1949年 12月 6日,毛泽东的专列从北京出发。 16日抵达莫斯科。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指:以前对国民党政府同各国政府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一律不予承认,对驻在旧中国的各外国使节只当作侨民对待,而不作为外交代表;对旧中国同外国签订的一切条约和协定都要进行重新审查处理,把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努力和特权逐步进行肃清,在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一边倒”是指:倒向社会主义一边。 这是因为,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25年没有交往了啊。 ” 尼克松 :“我感到很荣幸,终于来到了你们伟大的国家。 ” 1972年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1972年 2月 28日中美在上海发表了《 中美联合公报 》 ,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9年 1月邓小平访问美国,并出席卡特总统在白宫举行的欢迎仪式。 1972年 9月,毛泽东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田中访华期间,两国政府首脑签署了中日两国政府联合声明,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
是中美两国国家利益共同要求的结果 阶段 事 件 意 义 试探 美乒乓球队访华 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 基辛格秘密访华 为尼克松访华做准备 尼克松总统访华 《 中美联合公报 》 中美关系重大突破, 正常化开始 中美发表建交公报 为建交提供法律基础 中美正式建交 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试探之旅 旋风之旅 破冰之旅 中日关系正常化 ( 1) 原因: 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 ( 2) 标志:
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先消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 “一边倒” 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孤立 “团结世界人民” 积极争取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及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 巩固发展和平力量
上。 访问杭州后,尼克松一行飞往上海 . 中美双方签订《 上海公报 》 ,这是经周恩来修改过的公报底稿 1979年 1月 1日正式生效的 《 中美建交公报 》 1979年 1月 28日,邓小平副总理访问美国,出席卡特总统在白宫举行的欢迎仪式。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高级领导人的首次访美。 1982年的 “ 八一七 ” 公报 美国副总统布什受里根总统的委托,於 1982年 5月访问中国,经反覆谈判
会经常遇见那些恶意提问的美国记者。 有记者问:“中国有没有妓女。 ” 周总理马上肯定的回答:“有。 ”人们都一愣。 随后,总理微笑着接着说:“在中国的台湾省。 ”绝妙的回答引得掌声雷动。 这样的回答最是高妙“在中国的台湾省”。 曾经有美国记者问:“为什么在中国明明是人走的路,却叫‘马路’。 ” 周总理回答:“很简单,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的道路。 ” 又 问:“你们中国人走路都低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