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
1、2016/1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Q:764723079我 国外交 战 略的 基 本 目 标2016/1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Q:764723079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1、反对霸权主义“ 霸权主义和帝国主义总是欺侮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经常干预这些国家为摆脱控制、发展经济、争取政治独立与自主所作的努力。 ” 邓小平2016/1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Q
原大量的丝织品和金属工具向西输送,铸铁技术,井渠法也传到西域。 ( 3)促几大文明汇合:史实: 促成了丝绸之路的开通,当时世界上几大文明汇聚在丝绸之路上,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西域文化。 以敦煌最为显著。 ( 4)促民族融合:各民族间交流 ,贸易 ,迁徙促进民族融合。 ( 5)宝贵的精神:张骞不畏艰险的精神彪炳千古 . 返回 . 思考:首先要弄清哪些地区属于西部开发的范畴
见参加“九十年代的中国与世界”会议的中外代表 二、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 应该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解决南北问题,还应该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使它同国际经济新秩序相适应。 我特别推荐五十年代由我们亚洲人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今后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准则。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 A、形成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 B、亚非拉美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打破了两极格局 D、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 毛泽东指出:“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 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 ”这里的经验包括:(1)帝国主义 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2)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动力(3)
原始积累和资兴封衰;开启殖民时代;世界一体化的标志,全球化起点。 血腥殖民,当地人民沉重灾难。 航海空前壮举,密切和南洋联系,促进南洋开发 . 不计效益,缺乏支撑,国力衰退,走向封闭。 评价 民间参与的殖民活动 官方组织外交行为 性质 掠夺,贩奴,烧杀 和平交往,平等互利 活动 资本主义兴起,寻求贵重金属;黄金热兴起;商业危机;航海,造船,科技条件;传教 .主要是经济驱动。 宣扬国威
极化趋势 ( 20世纪 90年代以后) 20世纪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三次大的变动,指出这三次变动发生的时间及标志,结合史实说明每次变动发生后中国的国际地位是怎样的。 • 变动: 20世纪一二十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凡 — 华体系建立; 20世纪四十年代,二战后雅尔塔体系建立;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 • 中国地位: ( 1) 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仍处在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下。
际组织里,中国代表团受到如此热烈的欢迎,那当然是对我们的国家、对中国革命的胜利的 肯定。 我们代表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当然觉得很荣幸、很骄傲,但我们更多地想到的是这一时刻的 重大意义。 美国操纵联合国搞强权政治,围墙中国围堵了 20年,到这个时候 彻底失败 了。 中国的地位获得 极大的提高 ,在深度和广度上的 影响也更大 ,分量更重了。 国际形势从这个时候开始发生了 深刻的变化 ……”
家提议制定出中国_________的发展计划纲要。 1964 1967 1970 1973 籼型 1986 3 高新技术 外交成就: 20世纪 50年代 ——外交工作艰难起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 20世纪 70年代 ——开创外交工作新局面 (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 ) 科技成就: “两弹一星” 、“籼型杂交水稻” 、“ 863”计划 :“周恩来是我去的时候的敌人
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一)提出的背景 (二)发展完善过程 朝鲜停战以后,国际紧张局势趋于缓和。 为争取国际局势的进一步好转和国内即将展开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提出 :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 完善 :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在中印联合声明中将“平等互惠”改为“平等互利”。
即罢宴离开,回到住所。 周恩来分析了整个情况,认为此事绝非偶然事件,是对中国不能容忍的侮辱, 是公然要推翻我们党和国家的领袖,必须严肃对待。 以维护毛泽东的绝对威望为第一考虑的因素。 日内瓦会议的初次亮相劝说越共接受 两个越南 周恩来让胡志明暂时忍耐国家分裂的局面,越南的统一“时机与条件均不成熟”。 胡志明听到自己最信得过的中国也如此说,十分痛苦和勉强的表态: “我可以再等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