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
至加入检验用培养基,不得超过 1小时。 ● 供试液制备若需用水浴加温时,温度不应超过 45℃。 ● 供试液的体积: 100ml。 22 ● 供试品分类 液体供试品 固体、半固体或黏稠液性供试品 需用特殊供试液制备方法的供试品 非水溶性供试品 膜剂供试品 肠溶及结肠溶制剂供试品 气雾剂、喷雾剂供试品 具抑菌活性的供试品 23 ● 非水溶性供试品 :增加“ 十四烷酸异丙酯法
编号: WSWSOP15 日期: 05 年 9 月 5 日 版号: 2020— 1 第 1 页,共 2 页 【 目的 】 明确普通 G+、 G MicroScan 板接种培养流程,指导检测人员正确进行普通 G+、 G MicroScan 板接种培养的操作流程。 【 适用人员 】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检验人员 【 该 SOP变动程序 】 本标准操作程序的改动,可由任一使用本 SOP 的工作人员提出
水至玻管口,将三角瓶塞好,以隔绝空气(见图)。 放入 300C温箱中进行发酵,一周后检查实验结果。 试 验 程 序 2 (泡菜乳酸发酵的装置) 试 验 程 序 3 (乳酸生成的检验) 打开发酵栓,嗅闻瓶中有无臭味。 用 pH试纸测定 pH值。 用 10mL吸管吸取发酵液 10mL, 注入空试管中。 加入 10% H2SO41mL,再加入 2% KMnO4溶液的1mL,此时乳酸即转化为乙醛。 取率
• :体积大、结构复杂、存在广泛、对热抵抗力不强。 • :蘑菇、霉菌、酵母菌、皮肤丝状菌、念珠菌。 五,其他微生物 • : 斑疹伤寒、恙虫病 • : 梅毒、回归热 • : 沙眼、性病淋巴肉芽肿 六,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 :空气、土壤、水、食物、动植物、人体、用具物品等。 • :水源选择、风向选择、个人卫生。 七,常见污染药物制剂的细菌 • :可引起局部感染 . • :胆道及尿道感染 . •
se of impedance technology in the ananlysis of food and animal feeds 食品或动物饲料 AFNOR NF V08106 impedance detection of in seafood 海产品中大肠杆菌 Germany德国官方认证 DIN Standards and 167。 35 LMBG official method
免疫荧光 镜检 鉴定 镜检 分菌 血清学检验 G染色及其他染色 免疫荧光 G染色及其他染色 免疫荧光 镜检 鉴定 查抗原 查抗体 8 被污染材料检验程序 样品处理 污染样品 保存一部分 (以备再查 ) 上清或滤过液 (病毒 ) 沉淀物或滤阻物 (经一定稀释 ) 接种 小鼠 ︹ 查肉毒毒素 ︺ 接种幼猫 ︹ 查葡萄球菌肠毒素 ︺ 乳鼠 .鸡胚 .组织培养︹ 病毒、立克次体等 ︺ 细菌培养 查抗原
470 16720 2 () 葡萄球菌 415 11082 5 () 肉毒梭菌 73 1130 83 () 变形杆菌 563 19752 6 () 致病 /产毒大肠杆菌 160 7963 8 () 蜡样芽孢杆菌 254 10809 4 () 真菌毒素 86 2237 57 () 其它 755 2386 152 () ————————————————————————————————————————
(脂肪酸):分解杨脂肪酸和甘油,甘油进一步分解成 CO H2O。 代谢产物: 微生物的代谢产物除 CO H2O、 H、氨基酸、有机酸等外还有:抗生素(具有抑制或杀死微生物作用的一种物质,如青霉菌产的青霉素)、毒素(病原微生物伤寒沙门氏菌产伤寒病毒)、色素(如红曲素)等。 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条件: 充足的营养 合适的酸碱度 适宜温度 必要的气体环境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酸发酵; 难点: 糖酵解的调节机制; 巴斯德效应;酒精发酵中副产物的生成; 异型乳酸发酵; 第一节 微生物细胞调节机制 • 酶的调节: 酶合成的调节 酶活性的调节 • 细胞膜渗透性调控 • 能荷调节 • 发酵机制: 微生物通过其代谢活动,利用基质(底物)合成人们所需要的代谢产物的内在规律。 • 代谢控制发酵: 人为地改变微生物的代谢调控机制,过量积累中间产物。 • 发酵机制研究的内容 :
6 高热惊厥:通常为中毒性痢疾,多见于婴幼儿和小儿。 【标本的采集容器】 一次性无菌便盒。 【标本的采集方法】 1 自然排便采集法:自然排便后,调取有脓血粘液部位的粪便 2~ 3g,液状粪便取絮状物盛于无菌的容器内或置于保存液或增菌液中送检。 2 直肠拭子法:如不易获得粪便时或排便困难的患者及幼儿,可采用直肠拭子方法采集,取出后置于灭菌容器内送检。 【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1 采集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