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
属、新科,甚至新目、新纲不断发现。 有人估计已发现的微生物种类至多也不超过自然界中微生物总数的 10%。 可以相信,随着人类认识和研究工作的发展,总有一天微生物的总数会超过动植物的总和。 微生物的种类多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 1)物种的多样性 ( 2)微生物的生理代谢类型多 ( 3)代谢产物种类多 ( 4)遗传基因的多样性 ( 5)生态类型的多样性 三、微生物学及其主要分科 • 微生物学 (
,可用来鉴别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 链球菌不产生触酶。 抗原:多糖抗原( C 抗原) 表面抗原(蛋白质抗原) 核蛋白抗原( P 抗原) 抵抗力:一般链球菌均可在 60℃被杀死,对常用消毒剂敏感。 ㈡ 致病性 ⑴细胞壁成分:①黏附素:包括脂磷壁酸和 F 蛋白 ② M 蛋白: A 群链球菌主要的致病因子。 含 M 蛋白的链球菌具有抗吞噬和抵抗吞噬细胞内杀菌作用的能力。 ③肽聚糖: A
颗粒 33 存在于 HBV 病毒体表面的抗原成分是 抗原 抗原 34 经血症感染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原体有 奈瑟菌 35 下列病毒中血清型只有一种,免疫原性稳定的有 缺陷病毒 36 HIV 的易感者包括 37 反转录病毒的特性有 RNA RNA: DNA 杂交中间体 38 HIV 的感染特点有 播导致胎儿感染 39 真菌毒素对人类的危害有 第三部分 判断题 1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没有细胞器。 2
种 检测方法 纸片扩散法( KB 法) 肉汤稀释法 琼脂稀释法 琼脂筛选法 浓度梯度法 自动化药敏检测 DNA 探针杂交 PCR 技术 淋病的 确诊应如何进行微生物学检查 答:先培养 :即疑为淋病奈瑟菌感染的标本接种于选择培养基如 NYC、 MTM、 ML,立即置于 5% CO2 气体条件下 35~37℃孵育,培养基需观察 72 小时后无菌生长可报告为阴性,每隔 24 小时观察
:肠毒素性、细胞毒性、神经毒性。 志贺毒素和内毒素还有协同作用。 4种类型:肠热症、胃肠炎(食物中毒)、败血症、无症状带菌者。 了解肠热症中两次菌血症的成因及病人的临床表现。 :葡萄糖、乳糖、 Fe( Pb)、含硫 aa、中性红。 大肠杆菌形成红色、较大、混浊的菌落;致病菌形成无色透明的或中心有黑色沉淀的菌落。 :(一道 10分的论述题) 肥达试验-伤寒杆菌 127页 锡克试验-白喉杆菌
症、无症状带菌者。 了解肠热症中两次菌血症的成因及病人的临床表现。 :葡萄糖、乳糖、 Fe( Pb)、含硫 aa、中性红。 大肠杆菌形成红色、较大、混浊的菌落;致病菌形成无色透明的或中心有黑色沉淀的菌落。 :肥达试验-伤寒杆菌,锡克试验-白喉杆菌, PPD试验-结核杆菌 【肥达试验】 :用已知伤寒沙门菌菌体 O 抗原和鞭毛 H抗原与受检血清作凝集反应,测定受检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抗体的效价。
由 N乙酰胞壁酸合成 “Park”核苷酸 所需氨基酸按顺序加到 UDPNAM 上形成亓肽链; 末端两丧 D丙氨酸以二肽形式掺入; ATP 的能量用来产生肽键,但没有 tRNA 呾核糖体参不反应。 N乙酰葡萄糖胺呾 N乙酰胞壁酸的合成 6磷酸葡萄糖胺是从 6磷酸葡萄糖经 6磷酸果糖再胺化而成,谷氨酰胺是胺化反应丨的氨基供体; UDPN乙酰葡糖胺呾 PEP 结合,生成 UDPN乙酰胞壁酸;
有的具侵染性的噬菌体粒子数。 感染复数: 每一敏感细胞所能吸附的相应噬菌体的数量。 自外裂解: 由于超感染复数的外源噬菌体引起的,不能产生子代噬菌体的裂解。 一步生长曲线: 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 溶源性: 温和噬菌体侵入相应宿主细胞后,由于前者的基因组整合到后者的基因组上,并随后者的复制而进行同步复制,因此,这种温和噬菌体的侵入并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此即称溶源性。 亚病毒:
抗作用: 竞争黏 附作用,产生有害代谢产物和营养竞争作用。 营养作用:参与机体的物质代谢,营养物质的转化和合成。 免疫作用:能促进机体免疫器官的发育和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产生免疫效应物质。 抗衰老作用: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产生过氧化物歧化酶( SOD),清除自由基毒性,抗氧化损伤,抗衰老。 抗肿瘤作用:降解致癌物质,激活巨噬细胞 — 抑制肿瘤细胞。 2. 叙述条件致病菌的发病条件。 ①
m]: 装液体培养基培养细菌或做斜面用 , 用于细菌、霉菌、病毒等的稀释和血清学试验。 (3)小试管 [(10~ 12)mm 100mm]: 一般用于糖发酵或血清学试验,和其它需要节省材料的试验。 三角瓶 : 100mL、 250mL、 500mL和 1000 mL 用来装 无菌水、培养基和振荡培养微生物 等。 烧杯 : 50mL、 100mL、 250mL、 500mL和1000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