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
作业防护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它:避免高浓度吸入。 泄漏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 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防护用。 避免与可燃物或易燃物接触。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储 运 不燃性压缩气体,应储存于阴凉、通风良好的仓库内,库内温度不宜超过30℃。
为此文本命名,注意要填写扩展名“ .c”,如图 11 所示。 图 11 保存文件 程序编写完后,再次保存。 在 Keil 中“ Project Workspace”子窗口中,单击“ Targetl”前的“ +”号,展开此目录。 在“ Source Group1”文件夹上单击鼠标右键,在右键菜单中选择“ Add File to Group‘ GroupSourcel’”,“ Project
对人员的 毒害作用等。 ( 1)镁粉遇水和受潮或接触酸类物质、卤素、硫、磷、砷、氧化剂等剧烈 反应,有着火、爆炸的危险。 在搬运使用过程中,镁粉洒落,与空气形成混合物,当粉末与空气混合达 11~ 25mg/ L 时,遇明火有爆炸的危险。 而且镁粉被吸入人体,对作业者健康有损害。 ( 2)电石遇水或湿气能迅速产生高度易燃的乙炔气体。 当达到乙炔气的爆炸极限时,遇明火即发生着火和爆炸
B ⑨ 是否做到岗位操作规程齐全(做到每个操作岗位都有操作规程) B ⑩ 建立产品销售台帐,产品流向及使用信息反馈相关资料是否至少保存一年 B 2资源管理 生产设施 ① 是否具备满足生产需要的工作场所、生产设施,并且是否维护完好,是否运转正常 A 设备工艺 ① 是否具有《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定点生产管理办法》中规定的必备的生产设备与工艺装备(见表 1);生产设备与工艺装备是否与生产规模相适应
环境及危险因素识别与评价程序 第 6 页 共 13 页 在识别 环境因素和职业健康安全危险因素 时,应考虑工厂 所必需的原材料、外协件等的供应商、工程承包方、废弃物处理者以及产品运输者等相关方的活动所产生的环境因素(对相关方的评价及实施影响详见 《 对 相关方 环境、职业健康 安全 施加影响 管理 程序 》。 品质环境 安全部组织相关人员将 环境安全小组 上报的 “环境因素(污染物类)
4 应结合班组安全生产实际,制定班组安全活动计划,规定活动形式、内容、要求。 6 分。 未制定班组安全活动计划扣 6 分。 计划内容缺项,每项扣 1 分。 6 培训教育管理 需求,制定、实施安全培训教育计划; 别不全扣 1 分,未制定培训计划扣 2 分。 2 训教育档案,做好安全培训教育记录; 案不全扣 2 分。 培训教育记录不符合,每项扣 分,扣完为止。 2 ; 2分,记录不全,每条内容扣 分
上呼吸道。 现场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所污染的衣服,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 15 分钟上;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 15 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转移到空气新鲜处 ,给输氧,就医。 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 奶 或蛋清。 就医。 身体防护措施 泄漏 应急 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域进行治安巡逻。 该组由公安局、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组成, (六)物资供应组:由发改委负责。 负责组织抢险物资的供应,组织车辆运送抢险物资。 由发改委、交通委等部门组成。 (七)环境监测组:该组由环保局负责。 负责对大气、水体、土壤等进行环境即时监测,确定危险物质的成分及浓度,确定污染区域范围,对事故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制定环境修复 方案并组织实施。 由环境监测及化学品检测机构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