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
富的想象,含蓄地表现情感与思想的文体,主要特点在于它的抒情性和语言的韵律性。 诗歌 语言的一系列形式特点,如讲究韵律、节奏、声调,都与抒情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诗歌的抒情性首先体现在它对题材的选择和处理上。 与其他抒情文类一样,诗歌一般很少对社会生活的外在形态、人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事件发展的具体过程作广泛、细致地描绘。 诗歌的 抒情性不应做狭义的理解。 抒情并不意味着情感毫无节制的宣泄。 相反
些看法。 53 风格的特征与形态主要有哪些。 54 怎样理解文学风格的时代性。 55 怎样理解文学风格的民族性。 56 什么是期待视野,其有哪些层次。 57 接受动机主要有哪些。 58 什么是文学接受活动中的还原与异变。 59 共鸣是产生的三个因素是什么。 60 文学接受高潮中的共鸣与净化、领悟有什么区别。 61 历史上出现过几种文学批评形态。 62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标准是什么。 63
(2)、社会生活作为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总和,极为丰富和宽广,而作家所感受、体验到的生活总是有限的。 即使如此,能成为作家创作对象的,或者说,能成为文学创作的现实客体的,也只能是作家所感受、体验过的生活 (当然,间接感受、体验的生活仍可以写 )。 能否说 “凡是写作的作家就是文学创造的主体 ”?为什么 ?如何理解 “作家是美的体验者 ,评论家和创造者 ”? (1)、不能说
” 文学的无功利性,是指在文学活动中,无论作家还是读者,都不寻求直接的实际利益的满足,既不寻求经济的、或政治的实际利益,也不是为了直接达到科学求知的目的。 非功利性: 非经济商业利益:“名画”拍卖 非政治权力利益:萨特“笔当作一柄剑” 非科学知识目的:读《红楼梦》,学中医 非物质占有目的:“充个角色” 康德:“那规定鉴赏判断的快感是没有任何利害关系的。 ”“一个关于美的判断
24 文学创造材料的特征和来源是什么。 25 文学创造的艺术构思的心理机制是什 么。 26 文学创造的构思方式有哪些。 27 什么是灵感和直觉。 28 什么是突出与简化。 29 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有什么区别。 30 艺术真实与科学真实有什么区别。 31 怎样解释艺术概括的规律。 32 什么是形式创造。 文学创造中,形式创造要遵循哪些原则。 33 文学作品有哪些类型各有哪些特征。 34
式的灵活性的特点。 “形散神不散”正是针对散文在表意和结构上的这种整体性特点而言的。 抒发感受决定了散文语言具有质朴自然,随性而谈,娓娓动听的特点。 在语言方面, 散文更追求平易自然,诗歌更讲究章法格律。 诗歌抒情要有自我,散文对感 受的诉说需要倾听和交流,言语姿态有所区别。 同是叙述,散文和小说相比,因为抒发感受的需要,在叙述和描写的自然平实之中,显得更为个性化,
响。 《家》一书中所描写的内容虽然与巴金自身经历有很多相似之处,但经过作者的加工与提炼,反映了不同青年的不同性格、不同选择即其造就的不同命运,以爱情的遭遇为主线,读起来真挚感人, 在当时的青年读者中很受欢迎,对后来的文学作品创造也提供了参考 范式。 4, 请谈一谈文学语言与科学语言、日常语言的区别与联系。 文学语言具有情感性的特点,要求在语言中表达 作者的 情感, 感染读者 ;
作或论文的作者 1.《小说面面观》 __________________ 2.《文心雕龙》 __________________ 3.《文献》 __________________ 4.《人间词话》 __________________ 5.《艺术哲学》 __________________ 请写出以下作者在文学理论或美学方面的一部(篇)代 表作 __________________
............................................................................................................... 119 清代文学理论批评 ..........................................................................
生上成为最自由、最带普遍性的艺术种类。 文学接受 第一节 文学接受与文学活动 一 文学接受的意义 1.文学接受在文学活动中的作用 2.文学接受与文学的社会作用 ( 1)文学的社会功能与社会作用的区别 作品的功能取决于文学的审美属性;作品的社会作用则取决于读者的参与。 ( 2)文学在接受实践中的多种社会作用 A.认识作用 B.教育作用 C.娱乐 /愉悦作用 D.心理补偿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