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
寡欲则不役于物 D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A同舍生皆被绮绣 B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 D受制于人 A A 迁移训练 在古代汉语里, 宾语位置 也和现代汉语一样, 一般都是在动词(或介词)的后面,但为了强调宾语,在一定的条件下,就把它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 宾语可以分为下面几种: 在疑问句中, 疑问代词(安、何、谁等)作宾语,一般提前到动词(或介词)前。 如: 微斯人也,吾谁与归
1、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词 用法推断抚之”是动宾短语,“之”是动词“抚”的宾语,代词,代“妪”,可译为“她”。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一、 看语法结构借助语法结构分析可以推断文言虚词的用法。 先母 抚之 甚厚(归有光 项脊轩志 )抚之”是动宾短语,“之”是动词“抚”的宾语,代词,代“妪”,可译为“她”。 且夫我尝闻少 仲尼之闻 ( 庄子 秋水 )“仲尼之闻”是偏正短语
1、常用实词的识记1、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2、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3、伯乐学相马4、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5、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6、杂然相许一、揭开词义的奥秘常用实词的识记1、以目视木 视、观察(相马)2、木映目中 相貌、长相(薄禄相)3、目、木难分离 相互、帮助4、以目视木,为一方对另一方的行动 动作偏指一方(实不相瞒、好言相劝一、揭开词义的奥秘常用实词的识记1、北救赵而西却秦
1、2016/1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Q:764723079文言文的句中停顿济南甸柳一中徐嘉2016/1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Q:764723079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2016/1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Q:76472307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划一处)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仲永生五年恐托付不效今齐地方七百里2016/1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Q
1、2016/1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大勇2016/1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兰亭集序 2016/1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言实词1通假字 悟言一室之内 (通“晤”:面对面 ) 虽趣舍万殊(趋:趋向,取向)2016/1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一觞一咏(觞 意为“喝酒”)2016/1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2)形容词作名词 群贤毕至: (贤
2、言真实。 此句中的“ 信”就解为“真实”。 1999 年高考题文言文中有一句“启听淮北取籴 ”,其中“籴” 就是一个会意字,联系“ 粜”意思是卖出粮食,“籴”与“粜 ”相对,意思是买进粮食。 2、借助课文推断词义 试卷上常出现一些难以理解的文言实词,我们可以联想课文中有关语句中同一词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后再确定文言语料中该词的含义。 如 1998 年全国卷第 16 题“金人曳出
2、断词义) 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它们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偏义复词,一是同义复词。 偏义复词,用义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 例子:况修(义为长) 随化,终期于尽短曹操之众远来 敝 (义为敝) 疲四、语法分析法(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 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
3、颛臾(2) 介词,从。 虎兕出于押(3) 介词,在。 龟玉毁于椟中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 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语气词“也” ,表判断)2疑问句 (1)求。 无乃尔是过与(疑问语气词 “与” ,表疑问)(2)何以伐为(疑问代词 “何” 与句末语气词“为” ,表反问)(3)是谁之过与(疑问代词“谁 ”与疑问语气词“与”
劝学 》 )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 寡人之于国也 》 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 逍遥游 》 ) 你的补充 …… 【 以 】 ① 农人告余以春及 ② 奚以知其然也。 ③ 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④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⑤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⑥ 自以为关中之固 ⑦ 猥以微贱 ⑧ 云无心以出岫 ⑨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2、蒙受,遭受) 2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 3 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4 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 5 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 6 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 倍 1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 2 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一倍,加倍) 3 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 4 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 本 1 凡植木之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