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
攻》) —— 不了解对方,却了解自己,胜败(的几率)各占一半。 25.盖,读音一: g224。 i ( 1)名词 ①车盖 今已亭亭如盖矣。 (《项脊轩志》) —— 现在已经长得高高的,(枝叶茂盛),像车盖一样了。 ②器物的盖子 合盖隆起,形似酒尊。 (《张衡传》) —— 盖子高高的鼓起来,形状像酒樽一样。 ( 2)动词 ①遮盖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敕勒歌》) —— 天像个帐篷,遮盖着大地。
则孝,出则弟。 (《论语 •学而》 )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师说》 )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游褒禅山记》 ) (四 )表示转折、让步关系。 表示意思有转折时,“则”字用在后一个分句,可译为“可是”“却”。 例如;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与其身也,则耻师焉。 (《师说》 ) 欲速则不达。 (《论语,孑路》 )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陈情表》 )
二里余,同时发火(《赤壁之战》) 离曹操军队二里多远时,(各船)同时点起火来 ④ 打开:发图,图穷而匕首见(《荆轲刺秦王》) 打开地图,地图全部展开后露出了匕首。 ⑤ 发动: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五人墓碑记》) 魏忠贤也迟疑不决,畏惧正义,篡夺帝位的阴谋难于立刻发动 ⑥ 抒发: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五人墓碑记》) 又怎么能让豪杰们屈身下拜,在墓道
、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九、解释句中“乎”字的意义和用法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儿寒乎。 欲食乎。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 无乃不可乎。 呜呼。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至是蛇者乎。 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故今之墓中全乎五人也。 恢恢乎,其于游刃有余地矣。 十、解释句中“则”字的意义和用法 伐柯伐柯,其则不远 合散消息 ,安有常则
ar analysis of t he pany39。 s secur it y sit uat ion t o develop m aj or wor k saf et y m easur es or plans of t he pany. 5. t he m aj or pr oblem s encount er ed in t he m anagem ent of pr oduct ion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 ) (6)崔九堂前几度闻 ( ) (7)春风不度玉门关 ( ) (8)又于关辅诸州,纳钱度道士僧尼万人 ( ) du243。 (9)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 ) (10)寸而度之,至丈必差 ( ) (11)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 (12)度义后动 ( ) 自我校对: 1. (1)安稳 (2)安全 (3)安逸 (4)安抚,抚慰 (5)安置,安放
村庄。 ( 3)副词, 再,又,还 诸将吏敢 复 . 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 (《赤壁之战》) ◆ 各位将军官吏如有再敢说应当投降曹操的,就和这个书案一样。 24. 负 , f249。 ( 1)动词 ①以背载物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 负 . 二山。 (《愚公移山 》) 5 ◆ 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这两座山。 ②担负, 担当 均之二策,宁许以 负 . 秦曲。
吾之误。 待而等之。 此乃吾朝暮之所思。 虽汝等时而为之,然未能久矣仅然一时耳。 若汝等待吾等之以时日,吾不胜喜之。 盖汝等不觉,则听吾解之。 每每交谈之时,总觉汝之上而吾在下,吾言而未尽 ,即断之耳。 吾之过哉。 而汝言之有误,待汝言尽而明之,则责吾断汝意,不敬耳。 人皆等之, 汝可为而吾不能,何之敬哉。 何人不敬。 虽古人有言 “父母呼,应勿 缓,父母命,行勿懒
望超过他的实际,君子以此为耻。 ” 10孟子曰: “ 禹恶旨酒而好善言。 汤执中,立贤无方。 ” (《孟子 离娄下》) 【译文】孟子说: “ 禹不喜欢美酒,却喜欢有价值的话。 汤坚持中正之道,举贤人却不拘泥于一 定的 常规。 ” 10孟子曰: “ 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虽有恶人,斋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 ” (《孟子 离娄下》) 【译文】孟子说: “ 如果西施身上沾上了骨亢 骨葬
) 答案 (1)复合词,可惜 (2)复合词,可爱 (3)怜悯,同情 (4)爱惜,怜爱,疼爱 (5)爱戴 六组 30.弥 (1)奉之弥繁,侵之 愈急 ________ (《六国论》 ) (2)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________ (《离骚》 ) (3)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________ (《扬州慢》 ) 答案 (1)愈加 (2)更加 (3)满,遍 31.莫 (1)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