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著称 ②公义患之,欲变其俗 ③所得秩俸,尽用市药 ④其家无亲属,因留养之 ⑤因霹坐牢侧,亲自验问 ⑥罪人闻之,咸自款服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①②③ 辛公义,陇西狄道人也。 周天和中,选良家子任太学生,以勤苦著称。 从军平陈,以功除岷州刺史。 土俗畏病,若一人有痰,即合家避之,父子夫妻不相看养,孝义道绝,由是病者多死。 公义患之,欲变其俗。 因分遣官人巡检部内,凡有痰病
20余项之多。 C. 以语文为核心的语文素养是一个包含多种元素的综合体 , 它不仅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工具 , 而且还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D. 在国际间文化交流日趋频繁 、 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和碰撞的今天 , 更应重视继承和发扬传统节日文化。 C ,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生活中有了感触就诉诸笔墨,并且从不矫饰,一切如实说来,率真而又自然。
丞锺化民赍帑金振之”此处的“赍”是“赏赐 ,给予”的意思 ,不是“筹措”的意思 ,“ 帑金”是指国库银两。 视角 5:比对添加内容 —— 防止无中生有 比对选项中是否被命题者故意添加原材料中未涉及的内容 ,防止无中生有或于文无据。 真题片段 选项表述 比对分析 (2020 安徽卷 ) 举顺治三年乡试 ,又十年成进士。 出知西安之咸宁 ,誓于神 ,不以一钱自污。 视民如子 ,治行冠三辅。
理解这句话的。 6. 简要说说这篇文章表露了作者什么样的特殊心境 . 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在痛苦中又得到某些慰藉的甘味。 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 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 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邹忌讽齐王纳谏 . (1)吾妻之美我者
参考译文 :魏王派须贾出使秦国。 须贾去向范雎辞行 ,范雎便大摆宴席 ,把诸侯国的使臣全都请来 ,与他们坐在堂上。 让须贾坐在堂下 ,在他面前放了草豆掺拌的饲料 ,又命令两个受过墨刑的犯人在两旁夹着 ,让他像马一样来吃。 范雎责令他道 :“ 给我告诉魏王 ,赶快把魏齐的脑袋送来 !不然的话 ,我就要血洗大梁 (魏都城 )。 ” 五、固定句式 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结构或凝固结构。
2…… 何 …… 之有 ①宋 何 罪 之有。 《 公输 》 ② 夫晋 何 厌 之有。 《 左传 》 (晋国怎么会满足呢。 ) ③ 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 何 后 之有。 ” 《 勾践灭吴 》 十、假设 …… 则 …… : (可译为“如果 …… 那么(就) ……”。 ) ① 诚 能见可欲, 则 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 则 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 则 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 则 思江海下百川
譬若以肉投馁虎, 何功 之 有 哉。 —— 《 信陵君窃符救赵 》 技经肯綮 之 未尝。 —— 《 庖丁解牛 》 倒装句 例句 动宾倒装句 例句 练习: “ 子将安之。 ” 中 “ 之 ” 是否倒装句的标志。 倒装句的标志 倒装句 例句 2 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 《 捕蛇者说 》 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 《 岳阳楼记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 劝学 》
1、该课件由【语文公社】Q:7647230792016/11/28花园中学 吴赛富该课件由【语文公社】Q:7647230792016/11/28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1、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文公社】 见实词 的考查对 词类活用 的考查对 特殊句式 的考查对 固定结构 的考查对 虚词 的 考查文言文翻译考查热点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创新方案 文翻译口诀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注意选择1 已 乎 ?(2004年福建卷 )句中的“已”是多义词,共有五个义项:(1)取消,停止; (2)已经; (3)太,过分; (4)语气词,同“矣”; (5)通“以”。
1、2016/1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青;冰,是水凝固而成的,却比水寒冷。 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所以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就会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2016/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