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2、。 请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基本要求:观点必须从文段事件的结局中来,2 分;叙述恰当,2 分。 例:从公输的结局看,面对大国的不义之战,不但要从道义上揭露其不义,还要从实力上做好准备,这样才使他们的侵略野心无法得逞。 这个道理,不仅在历史上是行之有效的,而且在今天也不无借鉴意义。 2005 年广州非实验区中考题: 14 比较公输和曹刿论战:这两个文段都涉及战争
2、状中间、动补间常常要停等。 如:例一、 (云南省 2005 年课改题)下列句子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A、今齐地方/千里B、王之蔽/甚矣C、臣之客欲有求/于臣D、朝廷/之臣莫不畏王这里 A 项的主语是“齐国的地方”,谓语是“方圆几千里”,所以这句要在“齐地”后停顿。 ”是动词谓语, “甚”是补语,所以在“蔽”后停顿是正确的。 C、D 两项中“臣之客”与“朝廷之臣”是主语,应在它们后停顿才对
2、杀头。 陈胜、吴广在一起商量,说:“如今逃跑(抓了回来)也是死,起来造反也是死,反正都是死,倒不如为国家而死,这样好吧。 ”陈胜说:“全国人民长期受秦王朝压迫,痛苦不堪。 我听说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该立为国君,该立的是长子扶苏。 扶苏因为多次谏劝始皇的缘故,始皇派他到边疆去带兵。 最近传闻说,并不为什么罪名,二世就将他杀害。 老百姓大多听说他很贤明,却不知道他已经死了。
2、外之趣 ( ) 昂首观之(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说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三省吾身( )寒雪日内集( ) 俄而( ) 雪骤( )公欣然( )曰 撒盐空中差( )可拟( ) 3、给下列加线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相顾惊疑。 ( ) A照顾 B看 C拜访(2)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 A像 B若干 C如果(3)而楼上人往来屑屑。 ( ) A细小 B值得
2、庭湖不同的景色,以及迁客骚人因此产生的或忧或喜的心情。 第三部分“率章显志” ,作者正面阐述观点,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换负。 这部分是全文的中心,前文叙事、写景、抒情都是为它作铺垫的。 课文除结构上很有特点外,在语言上也很有特点。 它虽然是一篇散文,但很讲究句式的运用,散句、骈句、长句、短句、错落有致,读来朗朗上口,富于音乐美。
2、( 人、物、事 )例: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 (指南录后亭)天刚亮,在竹林里躲避哨后,( 碰到)几十名巡逻的骑兵,几乎没法逃脱而死。 5如何、奈何、若何,译为“把怎么办呢?”“对怎么样呢?”,如果之间没有插入名词、代词和词组,则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 有询问怎么处理的意思。 例: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 沛公说:)“现在出来了,没有告辞
1、八年级 (上 )第一部分 古诗文教材知识梳理二、文言文教材知识梳理及训练基础知识梳理一、重点字词句梳理1. 从小丘 西 行百二十步,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 佩环 ,心 乐 之。 ( 1)佩环: _( 2)西:原意为西面,活用意思为 _。 乐:原意为快乐,活用意思为 _。 ( 3)译文( 画线句 ): _第一篇 小石潭记玉制的装饰向西以 为快乐隔着竹林 ,听到水流的声音
2、 ) 7. 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 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 8. 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 ) 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 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 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 长: 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 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 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
3、切的意思。 “自吾氏三世”才是一个意义单位。 所以 A 句的划分是错的。 再看 B 句,“而”是一个转折连词,属虚词范畴无实义,因此它也不能独立。 再说“乡邻之生”是一个偏正词组,应看作一个整体,不能拆开。 C 句的“今其室”也是一个偏正词组,表示一个相对独立的意义,中间不能拆开。 正确的答案只能是按意义划分的 D。 例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苔痕上阶绿
2、君言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3、题目“鲍子难客”中的“难”,解释为什么。 你对鲍氏之子的话如何看待。 (4 分)参考答案:1附和也一同相似2.老天爷对百姓有恩德啊;不像你所说的;仅仅因为力量大小有别、智慧高下不同而互相制约。 斥。 【译文】齐国姓田的(权臣)出行前在厅堂设宴祭祀路神, (一起吃饭的)幕僚有上千人。 宴席上有敬献鱼和大雁的,姓田的看了,于是感叹道:“老天对民众很厚道啊。 生长五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