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1、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十六、爱莲说知识梳理第一部分 写莲的可爱之处,说明“予独爱莲”的原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 词语解释(1)可爱者甚 蕃 蕃:(2)出淤泥而不 染 染:多沾染(3)濯 清涟而不 妖 濯:妖:(4)不 蔓 不
1、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十二、孔孟论学习知识梳理第一部分 温习的重要性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论语 学而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论语 为政 )1. 词语解释( 1)学而 时习 之 时:习:( 2)不亦 说 乎 说:( 3)温 故 而知 新 故:新:既指温习,也指实习旧的,这里指已经学过的知识按时,在一定的时候通“悦”,高兴、愉快新的理解或体会2. 句子翻译(
1、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十三、黄生借书说知识梳理第一部分 就黄生借书一事,提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丌能读也。 子丌闻藏书者乎。 七略 、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非读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非夫人之物而强(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丌已,曰
1、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梳理第一部分 论述“生于忧患”舜发于畎( 之中,傅说( 于版筑之间,胶鬲( 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 词语解释( 1)舜 发 于畎亩之中 发:( 2)傅说 举 于版筑之间 举:(
1、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十、游高梁桥记知识梳理第一部分 高梁桥的基本介绍高梁桥在西直门外,京师最胜地也。 两水夹堤,垂杨十余里,流急而清,鱼之沉水底者,鳞鬣( 见。 精蓝棋置,丹楼珠塔,窈窕绿树中。 而西山之在几席者,朝夕设色以娱游人。 当春盛时,城中士女云集,缙绅士大夫,非甚丌暇,未有丌一至其地者也。 1. 词语解释( 1)京师最 胜 地也 胜: 优美的( 2) 窈窕 绿树中
1、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八、送东阳马生序(节选)知识梳理第一部分 叙述幼时求学的情形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1. 词语解释( 1)余幼时即 嗜 学 嗜:( 2)无从 致 书以观 致:特别爱好得到,这里指买到( 3)每 假 借
1、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九、 小石潭记 知识梳理第一部分 移步换景,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 ,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 为屿( 为嵁( 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群书。 1. 词语解释(1)从小丘 西 行二十步 西: 向西( 2) 伐 竹取道 伐:( 3)水尤清 洌 洌
1、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七、 山海经 两篇知识梳理精卫填海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 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 ,其鸣自(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 全文中心 】 本文讲述溺死的少女化而为鸟,誓向大海复仇的悲壮故事,它衔木石、填沧海,坚毅不屈以及勤奋不息的壮举,表现出了远古人类征服自然
1、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五、愚公移山知识梳理第一部分 交代故事背景,写愚公移山的决心和行动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 出入之迂(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 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杂曰
1、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三、狼知识梳理第一部分 屠户遇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 甚远。 1. 词语解释( 1) 止 有剩骨 止:( 2) 缀 行甚远 缀:第二部分 屠户惧狼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同“只”连接,这里指紧跟着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1. 词语解释( 1)一狼仍 从 从:( 2)骨已 尽 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