莴笋
2、芽也缓慢进行。 当幼芽露白时,摊放在有散射光的阴冷通风处锻炼,并注意喷水、保湿、防干。 2后,当胚芽现出淡绿色时,就可播种。 通过催芽、炼芽后,出苗整齐抗逆性强。 3、拌沙法将种子浸泡 1时后与湿润细沙混合,放在防空洞或水缸边,保持冷凉湿润的条件,3即可发芽。 4、灌水覆盖法苗床经烤晒过白后,整平整细,撒播干籽,其上覆盖一层较厚的稻草,然后,用竹竿或砖块压住稻草。 每天傍晚把苗床灌水湿透
2、选择。 经过越冬的春季肉质莴笋达商品采收标准时进行田间选择。 选择具有该品种典型特征、抽苔迟、节间紧密、没有侧枝、叶片少、笋粗而不开裂、无病虫害的植株作种。 未选中的植株收获上市。 对种株做好标记,并分别编号。 三、加强田间培管。 将选留的种株下部叶片及枯烂叶去掉,培土。 开好围沟和畦沟,并注意经常疏通排水沟,防阻塞,以防田间渍水。 为了防刮风和大雨天引起倒伏,最好插立支架。
2、的鼠粪状的菌核。 二、发病规律1病原菌菌核病是由于囊菌亚门核盘菌真菌侵染所致。 子囊盘呈杯状,淡黄褐色,盘下有柄;子囊呈棍棒状,内含有 8 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呈椭圆形或梭形,无色、单胞;菌核黑色,呈长圆形或不规则形。 2侵染循环菌核病病菌是以菌核遗留在土壤中或混杂在种子中越冬,在土壤中可存活 1 年(土壤潮湿)至 3 年(土壤干燥),是病害初侵染来源。 第二年春天,遇条件适合时,菌核即萌发
2、 40敌克松 平方米兑水均匀喷洒厢面一次,可撒上少量细土盖种。 用小拱棚遮阳网遮阳防雨,秋季小苗早栽。 3施足底肥、适时定植:(1)、每亩施腐熟有机肥 2500素 23酸铵 17酸钾肥 17长期种植蔬菜的田块可用生石灰按每亩 100行撒施,调节土壤酸性;整地时做到上细下粗,平整一致。 (2)、整厢:厢,厢沟深 20沟深 303)、移栽前每亩穴施腐熟农家肥1500磷酸钙 50定要做到土肥混均匀
2、枯病,用敌克松 1500 倍液进行灌根,苗床经常保持湿润,用水泼洒时,在天凉、地凉时最佳。 栽培管理 施底肥,一亩地施猪粪水 1 万斤,或用发酵后的鸡鸭粪 5000 斤撒施,再用含量为 45%的复合肥 50 公斤全田撒施,同时还要 50100 公斤石灰全田撒施。 深翻后整平、欠细,开厢打窝(行距 窝距 ),每亩栽 3500,栽后立即淋 10%的清淡粪水。 提苗肥,栽后 5立即施提苗肥
2、至此,第一段育苗结束。 选择土壤肥力中等,地势低洼的地方作苗床。 一次性浇定根水,由于莴笋的前期要适当控制生长,苗情好可少施或不施肥,以防其徒长,若苗情不好,可施淡粪水或亩用悄素 15 公斤,第二次育苗要使用“前控后促”的原则,故在此期间浇 2淡粪水就可。 在 11月底至 12 月初如遇强寒流可加盖小拱棚。 11 月底可用尿素 15 公斤/亩浇一次,并用 65%代森锌防霜霉病。 12
2、期以安排在旬平均气温下降到 21的前一个月比较安全,播期过晚,虽然可以避免未熟抽苔,但由于生长期短,产量低,且后期易受冻害。 一般可选在 7 月下旬至 8 月上旬播种较为适宜。 三、种子低温处理。 莴笋种子发芽适温 15夏播时园温度高,种子发芽困难,播前需进行低温处理。 方法有:用凉水浸泡 5时,取出滤去水分,放在 15度下见光催芽,经 2,出芽达 60%即可播种。 放在 0箱中冷冻 4时
2、40 厘米处。 催芽期间,每天用清水洗种,4 至 5 天左右种子露芽,可取出播种。 三、适时播种早秋堵淡栽培的播期一般在 6 月至 7 月,10 月以后上市的可适当晚播。 一般应根据当地情况,将苗期安排在旬平均气温为 25至 26时为宜。 四、培育壮苗秋莴笋出苗难,播种时应适当增加播种量,一般每平方米苗床播种 20 至 25 克。 苗床土应选择疏松肥沃的壤土,并施腐熟的猪、鸡、鸭粪为基肥
2、管理中,重点是防治立枯病,用敌克松 1:500 倍液进行灌根,苗床经常保持湿润,用水泼洒时,在天凉、地凉时最佳。 4、栽培管理亩施底肥,一亩地施猪粪水 1 万斤,或用发酵后的鸡鸭粪 5000 斤撒施,再用含量为 45%的复合肥 50 公斤全田撒施,同时还要 50100 公斤石灰全田撒施。 深翻后整平、欠细,开厢打窝(行距 窝距 ),每亩栽35004000 窝,栽后立即淋 10%的清淡粪水。
2、由灰葡萄孢引起的,也是保护地栽培莴笋的常见病害。 病菌的分生孢子随气流传播以及菌核遗留在土壤中并混入流水里传播到叶柄叶片,发病时表面产生灰色霉层,排水不良,低温多湿易发病。 防治方法:(1)50农利灵 1000 倍。 (2)50多菌灵 600 倍。 (3)50速克灵 1000 倍。 以上三种药剂每周 1 次,交替使用,连喷三次即可。 (五)莴笋菌核病:该病是由核盘菌侵染所致,是莴笋的重要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