莴笋
2、菌发育。 及时观察,早发现病情,摘掉病叶烧毁,尤其要摘除下部的老叶,增加通透性。 病前预防性喷药可选用 600800 倍液大生 56%靠山600700 倍液等喷雾。 发生初期开始,每隔 710 天用药防治 1 次,可选用 72%克露 800 倍液、金雷多米尔 600800 倍液、10%世高水分散颗粒剂 1000 倍等喷雾。 发生严重时选用 72%杜邦克露 600800 倍液
2、定植后浇足稳根水,56 天缓苗后浇一次缓苗水,并随水追 1 次提苗肥,每亩施入硫酸铵 1015 公斤,以后连续中耕松土 23 次,以利蹲苗,促进根系发育。 当长到 8 片叶开始团棵时,再随水追 1 次肥,每亩施入硫酸铵 20 公斤,然后继续中耕、蹲苗。 当长至 1617 片叶、茎部开始膨大时,应及时浇水,并随水追施 1 次壮苗肥,每亩施三元复合肥 2530 公斤,此后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
2、于细菌性病害,一般发生在中后期,可用 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 3000 至 4000 倍灌根,每周灌一次。 (四)莴笋灰霉病:该病是由灰葡萄孢引起的,也是保护地栽培莴笋的常见病害。 病菌的分生孢子随气流传播以及菌核遗留在土壤中并混入流水里传播到叶柄叶片,发病时表面产生灰色霉层,排水不良,低温多湿易发病。 防治方法:(1)50农利灵 1000 倍。 (2)50多菌灵 600 倍。
2、及时通风降温。 苗期肥水不宜过多,能保持叶片肥厚、叶色较深即可。 3、适期定植。 莴笋苗 5期、苗龄 40时定植。 越冬栽培,苗可栽得深些,将根颈部埋入土中,压紧土,使幼苗根系与土壤密切结合。 定植密度因品种而异,紫叶香莴笋定植规格为 28米见方。 采取大棚膜加地膜双膜覆盖栽培的,白天棚温保持在 18夜间保持在 64、定植管理。 定植后 3及时查苗补苗。 缓苗后要随水浇施缓苗肥,每亩施尿素
2、、霜霉病该病是当前莴笋生产上一大主要病害,主要侵染叶片,幼苗发病后变黄枯死,成株期发病,叶片自下而上发病。 初期叶上生淡黄色近圆形或多角形病斑,潮湿时叶背病斑长出白色霉状物,有时霉层可蔓延到叶子的正面。 后期病斑枯死变为黄褐色并连接成片,致全叶干枯,有时病菌能侵染到茎部,引起茎部变黑。 防治方法选用 72%杜帮克露 600800 倍液或 58%的甲霜灵锰锌 500 倍液喷雾,710 天一次
2、病,用敌克松 1500 倍液进行灌根,苗床经常保持湿润,用水泼洒时,在天凉、地凉时最佳。 栽培管理施底肥,一亩地施猪粪水 1 万斤,或用发酵后的鸡鸭粪 5000 斤撒施,再用含量为 45%的复合肥 50 公斤全田撒施,同时还要 50100 公斤石灰全田撒施。 深翻后整平、欠细,开厢打窝(行距 窝距 ),每亩栽 3500,栽后立即淋 10%的清淡粪水。 提苗肥,栽后 5立即施提苗肥,亩用尿素
2、红蜘蛛和炭疽病、蔓枯病等病虫害。 6 月底采收结束,撤除棚膜妥善保管。 2、花椰菜:选用雪王 55 天花椰菜。 6 月底 7 月初采用保护地遮阳营养钵育苗,苗龄 25。 7 月下旬移栽,高畦栽培,行距 60 厘米、株距 45 厘米,每亩栽 2500 株左右。 移栽前每亩施腐熟有机肥 2000 公斤、复合肥 60 公斤;活棵后每亩施尿素 20 公斤;花球初现时每亩施尿素 25 公斤。
2、,则可不用贮存进行冬季上市供应。 浸种催芽栽培时一般先用冷水浸种 34 小时,捞出沥净水后装入布袋,放在冷凉处催芽,温度应在 1520左右,且每日要用冷水淘洗 23 次,23 天后大部分露白即可播种。 农户常将浸过的种子,装袋吊入井中,也是个很好的办法。 精细播种夏季雨多,育苗场地也需选用地势较高、排灌方便的地块,每亩施入腐熟农家肥 3000 千克,翻耕耙平,作畦,畦宽 1。 畦内先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