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
平不平衡说明左右两边质量不相等,天平那一边下垂,说明那一边物体的质量多,反之,那一边物体的质量就少。 ( 2) 小组合作,观察并讨论这些式子中哪些是等式。 哪些不是 等式。 这些等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 3) 交流小结:有两个等式,两个不是等式,两个等式都含有未知数。 ( 4) 揭示方程的意义。 说明:像 x+50=150,2x=200 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板书部分课题:方程) 追问
交流内容。 0的小数还可以怎样按键。 分析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 三、练习。 ( 15 分钟左右) (一)适应练习。 52 页试一试,用计算器计算并验算。 点拨: 可以直接利用例 3 的得数来列式计算,也可以用 100 一次减去每种商品的金额。 52 页练一练,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同桌互相核对计算结果。 提醒: 要按照运算顺序连贯地进行计算。 (二)比较练习。 1.
+ 41 的得数是 43 的。 把涂色部分看作 43 时,原来的 21 看作了几分之几。 ( 评析 :让学生自己通过动手操 作 ,直观地理解两个不同的分数相加在图形上的呈现形式。 领悟出异分母分数相加的计算方法。 激发学生自主探究。 ) ( 8)想一想,计算 21 + 41 时,我们要先做什么。 小组内互相说说。 转化成同分母分数(通分) 的目的是什么。 指出:在计算 21 + 41 时,要先把
( 5%) 将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先向左移动两位,再向右移动三位,结果( ) A、扩大 10倍 B、缩小 10倍 C 、扩大 100倍 同学跑步,小刚每秒跑 ,小明跑 45米要 10秒 ,小华 15秒跑 80米, ( )跑得最慢。 A、小刚 B、小明 C、小华 将一个平行四边形拉成长方形,周长( ),面积( ) A、变大 B、不变 C、变小 一个三位数是一个三位数的 9倍,这样的数有( )对。 A、
(一) 、揭题 谈话:在四年级我们曾经初步接触过“倍数和因数”。 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这个内容。 (二) 、认识因数和倍数 请看大屏幕,用 12 个 正方形摆成一个长方形,你们会拼吗。 每排摆几个,摆几排。 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 分成 小组,用正方形纸片摆一摆, 哪个小组汇报一下。 还有不同的摆法吗。 同学们用 12个正方形可以拼成 3 种不同的长方形,列出了 3个乘法算式。 同学们
本 ” 具体指的是什么。 怎样去大自然中学习。 ( 2)这首诗歌有什么特点。 先给学生分组,再交流。 要求: 分组讨论、交流:大自然中 的植物、动物、山川、田野都是 “ 绿色的课本 ” 只有勇于探索、勤于思考的人才能学到知识。 感受诗歌热烈、欢快的感情。 设计意图 : 通过 分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四、布置作业: 让学生抄写、理解:“ 发现 ” 、 “ 描绘 ” 、 “ 洋溢
)写的,赞颂了石灰( )的精神。 请默写这首诗:( ),( )。 ( ),( )。 本单元所学的课文中的哪个人留给你很深的印象。 为什么能留给你很深的印象。 课外阅读:写出你假期在课外阅读的一本好书或者一篇好文章。 书名(或者文章名)是: 你认为这本书(或者这篇文章)好在哪里: 八、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 ) 猫有一对明亮的眼睛,即使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也能看清东西
影响 ”的句子读一读。 (父亲司马谈是 …… 立志编写一部史书,记载从黄帝到汉武 2600 年间的历史。 ) 受父亲的影响司马迁怎么做的。 (努力读书 …… 、四处游历、广交朋友 …… ) 、出示第一自然段的后两句子。 将两句句子并作一句,用什么关联词,怎样连接。 (不但 ……还 ……) 4 小结:由司马迁的求知过程,我们可以联想到陆游的千古名句:纸上得来的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过渡
( )一株百合, ( )一株野草。 2. ( )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 ( )不会受到伤害。 3. ( )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 ( )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 五、句子小法官。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5分 ) 1. 凡是带“好像”一词的句子都是比喻句。 ( ) 2. 我们写作文遇到不会写的字,应采用部首查字法。 ( ) 2 3. “缕”和“搂”都是鼻音。
________。 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 1)将片段补充完整。 ( 5 分) (2) 以上片段选自《 》,作者是 __________。 ( 2 分) ( 3)用“ ﹋﹋﹋”画出片段中关于环境描写的句子。 ( 1分) ( 4)你从这段 文字中了解到闰土是个怎样的孩子。 (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