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
现些什么。 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 2)选一个物体拿在手里,摸一摸,看一看,玩一玩,滚一滚,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感受。 ( 3)汇报交流。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 1)投影出示实物图“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形,然后抽象出长方形图形。 ( 1)用同样的方法出示“魔方”“水杯”“足球”等实物,抽象出正方形、圆柱和球的图形。 记忆想象 ( 1)分别出示
条件: 当浮力大于物体重力( F G浮 ) —— 物体上浮。 当浮力等于物体重力( F G浮 ) —— 物体悬浮可停在液体内部任意一位置。 当浮力小于物体重力( F G浮 ) —— 物体下沉。 ,可把物体的浮沉条件改写为用密度表示的形式: 因为 F gV浮 液 排 ,物体重力 G gV物 物 物 ,又因为是全部浸入, V V排 物 ,于是有: F G浮 液 物,必有
三段轻绳悬挂,三段轻绳的结点为 O,轻绳 OB水平且 B端与站在水平面上的质量为 m2的人相连,轻绳 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θ= 37176。 ,物体甲及人均处于静止状态 (已知 sin37176。 = , cos37176。 =。 g取 10m/s2。 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 求: ⑴ 轻绳 OA、 OB受到的拉力分别是多大。 ⑵ 人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大。 方向如何。 ⑶ 若人的质量
你就看一看、摸一摸,然后介绍给同桌小朋友听听。 ” (学生活动,同桌介绍。 ) 二、思索探究 交流共享 分类。 “刚才通过小朋友的介绍,我们发现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物体,都有着各种各样不同的形状。 老师从小朋友当中拿了几个,也带了几个,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 (出示各种形状的物体) 这么多的物体,你们能根据刚才观察物体的方法,给“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吗。 谁来分分类。 (学生 分类)为什么这么分。
浮的条件: GF 浮9 V1 V2 V3 12 VVV )( 13 VVVmm 水排水排 10 步骤: ①向量筒中倒入 适量 的水,读出体积为 V1 ② 把橡皮泥做成 实心 ,使其 浸没量筒水中,读出总体积 V2 ③ 取出橡皮泥做成 小船状 ,使其漂浮 在量筒水中,读出总体积 V3 11 表达式: 水1312VVVV12 例 2:测密度小于水的物体的密度 (泡沫、
在探究、活动的这一过程中提高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空 间观念。 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探究并理解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会根据方向和具体确定物体的位置 ,提高解决问
2.由 10 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3. 如下图: 从正面看是图( 1)的立体图形有( );从左面 看是图( 2)的立体图形有( );从左面和上面看都是由两个小正方形组成的立体图形是( )。 4. 用 5 个大小相等的小立方体搭成下面三个立体图形,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如下表。 请选择填空。 A. B. C. 5.有几堆摆好的小方块
得出灰太狼说错了。 教师引导说我们可不能像灰太狼一样哦,我们学 的知识比 灰太狼多, 我们 要 比他聪明,比他能干。 [设计意图:运用课件动态演示,立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进 行推理,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 2.课件展示:观察正方体、长方体,得出最多可以看见 3个面,教师强调观察的方法:每观察一个面时,将自己的视线与观察的面垂直,使自己只看到一个面。 小结:物体的左、右
2 四、下面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 ( ) (。
液 ∴ F 浮 G 浮 F = G 悬浮: = ρ 物 ρ 液 V =V 排 物 G F 浮 水舱 G F 浮 F 浮 G F 浮 G F 浮 G F 浮 G F 浮 G F 浮 G F 浮 G F 浮 G F G 浮 上浮 : F 浮 G F G 浮 上浮 : ρ 液 g V 排 g V 物 ρ 物 F 浮 G ρ 液 g V 排 g V 物 ρ 物 F G 浮 上浮 : V 排 V 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