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
1、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 考点 1 考点 2 仿真演练 提速提能 考纲展示 第一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地球表面形态 考点 3 考点 4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地质构造及其实践意义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 1 地壳物质循环。 2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第一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地球表面形态 一 、
1、知识网络 1. 原子组成与结构 2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3 化学键 专题 突破 专题一 原子结构 专题归纳 本专题主要包括原子的组成、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核素、同位素等概念。 从实际考题分析,主要知识点有: 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的关系,原子组成的表示; 同位素的判断; 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 核外电子排布知识运用于元素的推断; 10 e、 1
④生成白色粉末状物质 文字表达式: 现 象: 反应物 反应条件 生成物 读“ 和 ” 读“ 生成 ” 读作: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镁。 点 燃镁 + 氧气
2、。 【小结】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中通常伴随 的变化。 有些物质溶解时放热使溶液的温度 ,如 ;有些物质溶解时吸热使溶液的温度 ,如。 三、水溶液的某些性质【交流与讨论】金属为什么能导电。 溶液能导电吗。 【观察与思考】水、食盐溶液、蔗糖溶液、稀硫酸、稀氢氧化钠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小结】上述实验中,能导电的有 ,不能导电的。 (答序号)【阅读】课本
2、将溶解的溶质从溶液中取出来。 (活动与探究)实验 1蒸发浓的氯化钠溶液,观察现象:_(小结)蒸发操作的注意点:(1)_;(2)_(3)_;(4)_实验 2冷却 察到的现象: (交流与讨论)你能解释上述现象吗。 _(计算与求证)1根据下列溶解度表完成下题:温度 溶解度 36 g 31.6 40 g 246 00时,分别用 100g 水配制 后分别冷却到20,可析出 体 _ g , 可析出 _
3、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乳浊液的物质。 化剂所起的作用称为乳化作用。 【自主学习】观看泰微课,理解洗洁精、汽油去除油污的原理有何不同。 多物质都能在水中分散,形成溶液、悬浊液或乳浊液等。 少量氢氧化钙放入水中,得到的澄清石灰水属于_;若继续加入一定量氢氧化钙,得到浑浊的石灰乳属于_;若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后所形成的混合物,属于_。 列洗涤中所用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的是(
2、】一、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阅读课本 16 页,思考1、溶解性是。 【活动与探究】课本 16 页实验 1、2、3结论(1) ;(2) ;(3)。 2、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1)内因。 (2)外因。 3、物质溶解性的应用【交流与讨论】 你知道毛料衣物干洗的原理吗?4、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活动与探究】课本 17 页实验 1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5
3、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A B C D10维生素 C(C 6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近年来科学家还发现维生素 C 有防癌作用下列关于维生素 C 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一个维生素 C 分子中含有 6 个碳原子,8 个氢原子和 6 个氧原子B维生素 C 是一种氧化物C维生素 C 中 C、H、O 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9:1
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如。 们可以查出某一物质在不同_时的溶解度,可以比较不同温度时_的大小,还可以看出,不同物质溶解度随 _变化的不同。 _。 【学习过程】【讨论】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性强弱需考虑哪些因素。 二、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 ,该物质在 溶剂(通常溶剂为 )中达到 时所溶解的。 (1)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 36 克”的含义是。
2、 均匀悬浮在水中形成 的现象称为乳化。 举例说明该现象的应用。 【学习过程】一、溶解与乳化【活动 与探究 1】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在试管中进行,每个试管中各加入约 1/4 体积的水)【交流与讨论】1. 以上混合物可以怎样进行分类。 糖晶体是如何“消失”在水中的。 【小结】1物质以 分散在水中,则形成悬浊液;若物质以分散在水中,则形成乳浊液,它们的特征是。 2 叫做物质的溶解。 3 叫做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