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
采价值时 (透明度、颜色、光泽、密度、硬度、条痕等) 常见矿物: 金属矿 —— 赤铁矿 ,磁铁矿 ,黄铁矿 ,黄铜矿和方铅矿等 . 非金属矿 —— 石英 ,长石和云母 (花岗岩中 ),方解石 (石灰岩和大理岩中) ,滑石 ,石膏和磷灰石等 . 用观察颜色和对磁铁的反应方法,如何区分赤铁矿和磁铁矿。 如何快速区别化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石英等常见矿物。 磁铁矿:黑色,能被磁铁吸引 赤铁矿:暗红色
动频繁地区 沉积岩 砾岩:由颗粒较大的沉积砾 石等胶结形成 砂岩:沙等胶结而成 页岩:由粘土胶结而成 煤层:由丰富有机质形成 特点: ① 沉积岩中有化石 , 岩层和化石是记录地球历史的 “ 书页 ” 和 “ 文字 ” ② 岩层由表层往深处是由新到老 ③颗粒大的先沉积,较小的后沉积。 变质岩 石灰岩与大理岩有何不同。 石灰岩与大理岩都是由矿物方解
程 两个突出特征: 具有层理结构 新 老 形成化石的条件有哪些。 沉积岩的形成 裸露岩石 沉积岩 层理结构 常含有化石 特点 常见的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风、流水、大气、生物等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页岩 砾岩 砂岩 常见的沉积岩 沉积作用 是被运动介质搬运的物质到达适宜的场所后,由于条件发生改变而发生沉淀、堆积的过程。 • 经过沉积作用形成的松散物质叫沉积物。
V待 滴定过程中任何错误操作都可能导致 C标 、V标 、 V待 的误差 但在实际操作中认为 C标 是已知的, V待 是固定的,所以 一切的误差都归结为对 V标 的影响 , V标 偏大则 C待 偏大, V标 偏小则 C待 偏小。 六、比色法 定义: 以可见光作光源,以生成有色化合物的显色反应为基础,通过比较或测量有色物质溶液颜色深度来确定待测组分含量(浓度)的方法。 常用的比色法
其实,初中我们学过的溶液就是一种分散系,其中溶质属于分散质,溶剂属于分散剂。 初中我们还学过悬浊液和乳浊液,它们也是分散系。 例如泥水中的水是分散剂,泥土小颗粒是分散质。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 由一种 (或几种 )物质分散到另一种 物质(或多种)物质中所形成的体系。 分散系 分散质 :被分散的物质 分散剂 :容纳分散质的物质 水 小油滴 水 小土粒 水 NaCl 乳浊液 (油水 ) 悬浊液
偏低 偏低 偏低 无影响 练习 1 .用 18 mol/L浓硫酸配制 100 mL ,选用哪些实验仪器。 ( A) 100 mL量筒 ( B)天平 ( C)玻璃棒 ( D) 50 mL容量瓶 ( E) 10 mL量筒 ( F)胶头滴管 ( G) 50 ml 烧杯 ( H) 100 mL容量瓶 √ √ √ √ √ 简单计算 例 1:将 250mL溶液,求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解:
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的 B、不同元素的原子的核电荷数一定不同 C、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题型3 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现象 7、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不一致的选项是( ) 选项 操作或现象 分子的性质 A 给篮球充气 分子间有间隔 B 在花园中闻到花的香味 分子有运动的 C 100ml酒精和 100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
反应 NaOH + MgCl2 NaCl + Mg(OH)2 (氢氧化钠)(氯化镁) (氯化钠) (氢氧化镁) 观察的现象: 溶液变浑浊,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 现象: 发光、发热、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 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 只可帮助判断 ) 并且常伴随能量变化 分析 蜡烛燃烧 的过程 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同时进行着熔化
产生的热能。 ③ 产生影响 在地质循环过程中,有一些地方岩石圈不断地 诞生 ,在另一些地方岩石圈则 逐渐地消失。 与之相伴的是 大地的沧桑巨变 以及 地壳物质形态 的持续转化。 岩石的 转化 ① → 岩 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伴随 侵入 作用和 喷出 作用,岩浆冷却凝固 而形成 ② 已经形成的岩石 → 岩 在地表外力的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 ③ 已经形成的岩石 → 岩 高温高压
P19实验三 (NH4)2SO4溶液中有不溶于稀 HCl的 白色沉淀 (NH4)2SO4中含有 SO42 (NH4)2SO4+BaCl2====BaSO4 +2NH4Cl 取样并向内加稀 HCl、 BaCl2溶液,若生成白色沉淀,且该沉淀不溶于稀 HCl,证明该试样中含有 SO42。 方法: 思考:如何区别 KCl、 NaCl。 K+的检验 试剂: 步骤: 现象: 结论: K2SO KCl、铂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