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
2、制取较弱酸的规律,推出 入 液中能生成 列有关化学研究的正确说法是A对于同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的焓变相同B同时改变两个变量来研究反映速率的变化,能更快得出有关规律C依据丁达尔现象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D从 I 酸性递增的事实,推出 F、r、I 的非金属递增的规律5、短周期元素 W、X 、Y 和 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元素 W
细胞外界溶液发生了渗透作用。 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 初始浓度 0 Mg2+ Ca2+ Si4+ 离子 培养液中的离子浓度 水稻 番茄 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实例一 水稻培养液中的钙、镁两种离子浓度为什么会增高。 是不是水稻不吸收反而向外排出呢。 不同作物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有差异吗。 ?如果有,这种选择性有普遍性吗。 ,其他物质的跨膜运输也是这样吗。 水分子跨膜运输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
生质层是否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选择材料用具、方法步骤 按预定方案进行实验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总结,写实验报告并适当交流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进一步探究 成熟的 (有中央大液泡 ); 活细胞(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植物细胞 (有细胞壁); 通过 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还可以得出哪些实验结论。 思考 •要观察细胞发生 质壁分离和复原 ,对材料有哪些要求。 原理 :
液泡又会 变大 ,细胞 膨胀。 成熟的植物细胞和外界溶液组成一个渗透系统 返回 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液的浓度,细胞 失水 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 返回 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液的浓度,细胞 吸水 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返回 三、渗透作用原理的运用 ( 1)判断植物细胞的生活状况 ( 2)判断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 3)农业生产中的水肥管理 ( 4)生活中杀菌、防腐、腌制食品 三、其他物质的跨膜运输
剂 实 例 汽 汽 空气 液 汽 云、雾 固 汽 烟灰尘 汽 液 泡沫 液 液 牛奶、酒精的水溶液 固 液 糖水、油漆 汽 固 泡沫塑料 液 固 珍珠(包藏着水的碳酸钙) 固 固 有色玻璃、合金 分散系的分类 分散系 分散质粒 子大小 主要特征 举例 溶液 1 nm 稳定、均一 饱和 NaCl溶液 胶体 1 ~ 100 nm 较稳定、均一 豆浆 浊液 100 nm 不稳定、不均一 泥浆水 溶液
C30C40 铺路、建筑材料、防腐材料 石油焦 主要成分 是碳 制电极、生产 SiC等 问题探究: 试给下列一组化合物进行交叉分类: H2SO HCl、HNO H2CO HF 给化学反应进行树状分类,并举例。 对于反应: CH4+2O2=CO2+2H2O,根据以上分类方法,该反应属于哪一类。 第二课时 背景知识回顾: 把下列物质分成两类应怎样分。 ①纯水②泥水③纯 H2SO4④ 稀 H2SO4⑤
液化 ⑵ 铜器生绿锈 ⑶ 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⑷ 酒精挥发 ⑸ 火药爆炸 ⑹ 灯丝通电后发光放热 1、判断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水泥 • 包含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 烟花 • 剧烈的化学变化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颜色 气味 软硬 晶体的熔点 液体的沸点 物质的溶解性 酸碱性 可燃性 下面八种性质分别属于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 H、② H③ 2H2三种符号中只表示微观意义,而不表示宏观意义的是 ___________(填写序号 )。 三、实验与探究题 (本题包括 1小题 ) 、氢两种元素的气体燃料放入足量的氧气中燃烧,并使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 如图所示的装置中 (假定气体全部被吸收 ),实验中测得有关数据如下 : 根据实验数据填写下列各空白处:
于盐的有 ,属于有机物的有。 三、扩展延伸 16. 甲酸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有较强的腐蚀性。 小明想知道甲酸是否具有酸性,做了如下探究: (1)他作出的猜想是“甲酸具有 酸性”。 你认为下列哪一项实验 设计能够检验这 一猜想 ?请用图 中字母表示 ; (2)若小明的猜想是正确 的,则甲酸就会像盐酸那样,能与碳酸钠反应,产生 气体; (3)甲酸 (HCOOH)是有机物
20g,水 72g,则柠檬醛的组成 中(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 A、只含有碳、氢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可能含有氧元素 D、一定含有碳、氧元素,可能含有氢元素 二、填空题。 11.相同质量的 CO2和 SO2中,含氧量之比为 _________。 若使 CO2和 SO2中含氧量相同,则这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 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