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
份(约 18克) 2— 3份(约 5克) 食盐的溶解能力强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物质 50毫升水溶解物质的份数 溶解能力的比较 食盐 7— 9份(约 18克) 食盐的溶解能力强 小苏打 2— 3份(约 5克) 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 不同的。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摇晃汽水瓶,会有什么现象。 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作服上沾染的化学物质切入点, 为同学们创造探索问题 解决问题 的情境, 将衣服上的脏污分为水溶性和非水溶性物质两部分进行各个突破解决, 激发学生 亲自去探究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当中 进入 了新课的 学习 内容。 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 他们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探究 性学习 活动一:认识溶液。 通过学生亲自动手 来探究那些物质是可溶于水的 ,
(kg) 升高 200C 所需时间 (s) 升高 400C 所需时间 (s) 沙 水 或 物质 质量 (kg) 4min 升高的温度 (0C) 8min 升高的温度 (0C) 沙 水 四、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教师点明:①烧杯应放在石棉网上加热②实验过程中不断搅拌,注意不要损坏烧杯和温度计③小组内的同学相互配合及时记录下相关数据。 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小组给予适当的点拨。 五、分析与结论
始下面的探究学习。 2 为什么说沉积岩是地球历史的记录 ,岩层和化石则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 类岩石的相互转换与地壳的物质循环 三大岩石的相互转换 思考:岩浆岩能变成沉积岩、变质岩吗。 需经过什么作用或什么条件下变成。 沉积岩呢。 变质岩呢。 完成下图。 A是 岩, B是 岩 各个数字代表的含义 (作用或条件 ) 地质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下列矿物中 ,能在所有物体上刻划出痕迹的是
胞 发生质壁分离 ( 1)原因 原生质层具半透性且其伸缩性比细胞壁大 内因: 外因: 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 ( 2)表现 植物细胞由坚挺 → 萎蔫 宏观: 微观: 质壁分离 { 液泡体积(大 → 小) 细胞液颜色(浅 → 深 ) 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 在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如果没有细胞壁,结 果会有什么不同吗。 (2)滴加蔗糖溶液和清水时,必须在实验桌上进行,
紫色斑纹团 ,高锰酸钾在水中慢慢扩散。 高锰酸钾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 水变成紫红色透明液体,没有颗粒出现。 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了吗。 理由是什么。 它与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沙、面粉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状态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面粉、沙、食盐、高锰酸钾在水中的状态记录 面粉 沙 食盐 高锰酸钾 能否看见颗粒 分布是否均匀 是否有沉淀出现 能否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是否溶解 过滤实验要点
同呢 ? ① 组 :测 6ml 、 10ml水的质量 ② 组 :测 10cm3 、 20cm 3的铜块的质量 ③ 组 :测 10cm3 、 20cm3 的铁块质量 分三组同学做不同的实验 对不同的物质来说,质量跟体积之比一般不同。 结论 : 对同种物质来说,质量跟体积成正比。 对同种物质来说,质量跟体积之比不变, 它跟质量和体积无关。 思考与猜想 相同的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相同的;
一、单质化学式的书写 (1)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单质 (2)由分子构成的单质 阅读课本 P88的相关内容。 稀有气体 如:氦气 (He)、氖气 (Ne)等 用相应的元素符号表示 所有金属 如:镁 (Mg)、铁 (Fe)等 一些固态非金属 如:碳 (C)、磷 (P)、硫 (S)等 在相应的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出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 H N O ClO F2 二、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
物 • 单质: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 如:氧气、氮气、铁、铜、氩气等 • 化合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 如:二氧化碳、水、过氧化氢、二氧化锰、高锰酸钾等 • 氧化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 如:水、二氧化碳、氧化铜、一氧化碳等 纯净物 化合物 氧化物 试试看,你一定行。 根据你所认识的物质分类的简单知识,对下列几种常见的物质
___ ( 3)进入[ 1]和[ 4]的物质分别是 __________和 __________ ( 4)该细胞的失水或吸水,主要取决于[ ] __________ 思路解析: 成熟的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通过渗透作用可从外界环境吸水或失水。 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会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当把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入 答案: ( 1)失水 吸水 ( 2) 4 ( 3)蔗糖 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