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
央液泡会变大,细胞膨胀。 实验现象 : 中央液 泡大小 原生质层 的位置 细胞 大小 蔗糖 溶液 清水 变小 逐渐恢复原来大小 原生质层恢复原来位置 原生质层脱离细胞壁 基本 不变 基本 不变 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 植物细胞 质壁分离 现象 细胞失水时 细胞壁 和 原生质层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 ,但 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更大 ,故原生质层会与细胞壁发生分离。 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液的浓度,细胞 渗透
需要 不 消耗 不 消耗 消耗 顺 浓度梯度 高浓度 低浓度 顺 浓度梯度 高浓度 低浓度 逆 浓度梯度 低浓度 高浓度 O CO H2O、甘油、乙醇、苯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Na+ 、 K+、 Ca2+等离子;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 大分子出入细胞的方式 • 胞吞: 当细胞摄取大分子时,首先是大分子附着在细胞膜的表面,这部分细胞内陷形成小囊,包围着大分子。 然后小囊从细胞膜上分离下来
子在核外的排布会有什么特点。 排布特点 1:电子 在核外是分层排布的 原子的核外电子的运动 【 思考 】 能否用一个更简明的图形来表示原子的结构及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呢。 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核 电子层 最外层电子数 核电荷数 排布特点 2:原子的第一层最多排 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排8个电子,倒数第二层最多排8个,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 8个(只有 1层的不超过 2个电子)
小 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 _______ __、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 拓展应用 】 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的应用: 死活 : 将细胞放入一定浓度溶液,能够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说明该细胞是 _______细胞,若不能发生质壁分离或复原,则是 ________细胞。 浓度 范围: 将待测细胞放入 一系列 浓度梯度的溶液中,细胞液浓度介于细胞 未 发生质壁分离和 刚刚发生质壁分离的 外界溶液
、三种跨膜运输的区别等,有利于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比较和表达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三、说学法 我们常说: “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 ”,因而,我在教 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让学生从机械的 “学答 ”向 “学问 ”转变,从 “学会 ”向 “会学 ”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
(零刻度、量程 和分度值 )的温度计。 放: 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要碰 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看: 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 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面相平。 读: 读数并记录数据 ,取出温度计。 交流与设计: 你能够设法自制一支液体温度计吗。 需要什么帮助吗。 100 100 0 0 每一小格表示 1 ℃ 冰点 沸点 通常情况下,纯水的沸腾温度
的一种 属性。 不同 一定 分析比热表,可以找出哪些规律。 J/(kg ℃) 水 103 砂石 103 酒精 103 铝 103 煤油 103 干泥土 103 蓖麻油 103 铁、钢 103 冰 103 铜 103 空气 103 水银 103 水的比热是 ___________ 它的物理意义是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3J/(kg ℃
至 100度之间等分为 100份,每一等份 摄氏度 :_______ 摄氏度 ⑴ 、量程 (测量范围) ⑵ 、最小刻度值 (一个小格所代表的温度值) a、测量前观察 议一议:课本 P32图 27 谁对。 谁错。 1 2 3 4 5 6 偏大 偏小 正确 1 2 3 估测温度,选择合适量程的温度计。 温度计的使用 —“五会 ” : 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 充分接触。
被开采利用的品位(含量),就形成了矿产 ② .举例:如铜矿石品位达到 %,铁矿石达到 30% ③ .作用:是人类生产资料 ⑷ 矿产 :矿物有规律聚集形成岩石,在岩石的形成过程中,含矿产的岩石是矿石 ⑸ .岩石的定义及组成: ⑴ .定义:地壳中的矿物按照一定的规律聚集在一起,形成岩石 ⑵ .组成: 岩石的组成的图示 地质条件 聚集 组成 化学元素 矿物 岩石 地壳 结合 富 有 含 矿 集 用 有
子量如下图所示: 书写元素符号的注意事项: ( 1)只有一个字母的:用字母大写表示(如:碳- C、氢- H等) ( 2)有两个字母的:第一个大写,第二个小写(如:铜- Cu、钙- Ca、铁- Fe等) 元素符号的意义: ① 表示一种元素。 (如: H表示氢元素、 Fe表示铁元素 ) ③ 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宏观意义: 微观意义: ④ 若元素符号前有系数,则只表示这种元素的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