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膜
的内 外。 磷脂 蛋白质 磷脂双分子层 — 蛋白质 糖被 基本支架 载体 综合知识点 保护、润滑、细胞识别、免疫 促融剂 40min 37℃ 细胞的原生质体融合 • 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建立的基础 变形虫在吞噬草履虫 该现象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 一定的流动性 (二)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笔记要点 • 细胞膜的结构理论要点: • 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细胞壁 细胞质 染色体 较小 1μm~ 10μm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组成核的物质集中在 拟核区。 无核被膜,无核仁 植物主要由 纤维素 组成 肽聚糖 由蛋白质和 DNA分子组成的 染色质(染色体) 无染色质(染色体) 只是 裸露的 DNA分子 只有游离的 核糖体 较大 10μm~ 100μm 有成形的、真正的细胞核。 有核被膜,有核仁 有复杂的细胞器 原核细胞
无机盐离子 和一些 小分子有机物 在穿过细胞膜时, 可以 逆着 物质的密度进行,该过程不仅 需要载体协助 ,而且必须 消耗 细胞代谢产生的 能量 ,这种运输方式能够按照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 有选择地控制物质的出入 ,称为主动运输。 例如:各种离子、葡萄糖、氨基酸等 一、穿膜运输 二、膜泡运输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内吞 外排 ① 单纯扩散 ② 协助扩散 主 动 运 输 运输方向 可以
在种类上认识是否还有新的结论 ? 问题探讨 : 得出结论: 推测膜中还含有蛋白质 对生物膜组分的探索 —— 蛋白质 资料 资料: 1959年罗伯特森实验在 电子显微镜下用电子束照射被检样品,由于电子与不同物质发生碰撞而产生不同散射度。 因 蛋白质 电子密度高,故显 暗带 , 磷脂 分子电子密度低则呈 亮带。 超薄切片技术获得的细胞膜照片 生物膜是由 “ 蛋白质 — 脂质 — 蛋白质 ”
含量最多 还有少量的 胆固醇和糖类 磷脂和蛋白质是怎样有机结合构成膜的呢。 磷脂分子的结构 尾部 头部 亲水 疏水 绘图活动 : 将磷脂分子在空气 — 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磷脂分子的头尾将如何排布。 空气 水 时间: 1925年 实验: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一种有机溶剂,可以溶解脂质)从人的红细胞膜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好为红细胞表面积的 2倍。
染色质 (体 ) ①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②由 DNA 和蛋白质构成 ③染色质与染色体 是细胞 不同时期的两种状态 染色质是真核细胞的遗传物 质, DNA 的主要载体 续表 实验内容 实验方法 结论 两种美西螈 细胞核移植 美西螈皮肤颜色 遗传是由细胞核 控制的 (1)实验分析 实验内容 实验方法 结论 横缢蝾螈 受精卵 蝾螈的细胞分裂 和分化是由细胞 核控制的 将变形虫 切成两半 变形虫的分裂
例析 3 某同学欲获得纯净的细胞膜 ,以研究其结构和功能 。请你帮助该同学设计一个简易的实验 。 (1)选取人体的 ____作为获取细胞膜纯净物的来源 。 A. 成熟的红细胞 B. 神经细胞 C. 白细胞 D. 口腔上皮细胞 A (2)将选取的上述材料放入 ________________中 ,由于__________作用 ,一段时间后细胞将破裂 。 清水 渗透 (3)再用
挥发完以后 , 磷脂分子分布散乱 , 经过推挤 , 磷脂分子排列成单层 , 而且其磷酸基团的极性头部都浸入水中。 探究 2 亲水端 疏水端 用磷脂分子的结构特点和所处环境,以小组为单位讨 论画出磷脂分子在下列三种情况中的排列方式 亲水端 疏水端 平铺于水面上 磷脂分子置于水中 两个水槽“隔板”的孔隙 探究 4 资料 3. 1925年, Gorter 和Grendel 对血影的研究 抽提细胞膜中的
透过细胞膜,不溶于脂类的物质透过细胞膜十分困难。 这说明了什么。 推测细胞膜由连续的脂类物质组成 20年后,科学家们第一次将细胞膜从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它们的主要成分是 磷脂和蛋白质。 推测细胞膜的成分含有磷脂和蛋白质 . 思考 :细胞膜还有其他成分吗 ? 一 .细胞膜的成分: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 (50%)和蛋白质 (40%)组成,另外还有少量的糖类 (2%~10%)。
2倍。 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为连续的两层。 那么,蛋白质又位于脂双层的什么位置呢。 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20世纪 50年代电子显微镜诞生 ,科学家用它来观察细胞膜 ,59年 ,罗伯特在电镜下观察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 — 亮 — 暗的三层结构 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 195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