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
2、过磷酸钙 20斤,或腐熟的鸡粪、羊粪 100斤。 (2)取甜叶菊 500 克、黄豆 10 公斤加水 25 公斤,浸泡至黄豆膨胀,然后在锅内煮沸,水干为止。 将渗了甜叶菊的黄豆施入西瓜根际,每株施用 50 克,可使西瓜生长快,个大产量高,而且甜度可提高 2。 (3)西瓜坐果一周左右时,在离主根10 厘米处挖穴,每株施用腐熟的饼肥 50 克加硼肥 1 公斤,封土后浇水。 此法可使西瓜甜度提高 1
2、比为 1:10:100 的比例闷种,待吸尽药液后随即播种;出苗后用植病灵液每 715 天喷洒叶片 1 次。 通过以上方法,能有效地防治西瓜期有翅蚜,是防治西瓜病毒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 三、西瓜嫁接技术的应用对防治枯萎病和疫病等土传病害的影响嫁接西瓜对枯萎病、疫病的防效达 965,并不影响西瓜的品质。 1、西瓜嫁接砧木的选择 砧木的选择是嫁接亲和力、生长势、抗病性、抗逆性、产量
2、过主蔓,分不出主次来,相应地都变成了弱蔓,有时在主蔓上坐瓜,有时在副蔓上坐瓜。 雌花开放时,相对较弱,表现幼瓜小且圆,瓜蒂细且短,花冠小且弱,将来不会长成大瓜。 基于这样的发现,我们主张改短缩节留分蔓为伸长节留分蔓。 即去掉一切短缩节分蔓。 在主蔓伸长 30 厘米左右时,选对称 2 个节位留 2 个分蔓。 这样的 3 蔓整枝法主次分明,主蔓生长粗壮有力,将来在主蔓上坐瓜。 雌花开放时
2、后,75左右的种子出芽,及时把出芽的种子挑选出来,在 510 摄氏度的环境里放 810 小时,进行低温锻炼,促使胚芽粗壮,有利于培育壮苗。 四、苗床处理及播种:1、进行苗床土壤灭菌处理,可选用 50多菌灵 800 倍液或 56苗床净 500 倍或 72普力克 1000 倍液对苗床喷雾处理,也可采用药土1000 倍处理方法。 2、为预防根结线虫病害的发生,应选用防治根结线虫病的药剂做同时处理。
2、上出现四周稍隆起的圆形褐色凹陷斑,可逐渐深入果肉引起腐烂,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灰黑色至黑色霉层。 二、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该病菌称瓜链格孢菌,半知菌亚门真菌,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土壤、种子上越冬,成为第二年初侵染源。 生长期间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进行多次重复再侵染,传播蔓延很快。 病菌在气温 1036相对湿度高于 80条件下均可发病,多雨天气、相对湿度高于
2、直接穿透表皮,进入寄主体内。 植株发病后,在潮湿条件下,病斑上产生孢子囊,孢子囊和所萌发的游动孢子,又借雨水传播,进行再侵染。 带菌种子也可引起发病。 疫病的病菌发育最适温度是 28在适温范围内,发病的决定因素在于湿度。 露地栽培雨季来得早,雨日持久,降水量大,故发病早,病情重,损失大,发病高峰紧接在雨量高峰后。 棚室栽培,空气相对湿度大容易发病,空气比较干燥时很少发生疫病。
2、。 播种前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药量为种子量的 以防苗期茎腐病等,每穴点两粒种子,每 667 平方米籽仁用种 1 千克左右。 三、增施底肥 在西瓜常规施肥基础上,再增施 5 千克左右氮、磷肥。 四、播种技术 4月下旬至 5 月上旬,花生与西瓜同期播种,先种西瓜,后种花生,播种时用打孔棒破膜打孔,孔深 34 厘米,孔径 4 厘米,每穴 2 粒种子平放于孔底,播种后随机取湿土盖种
2、特征:病原形态参看黄瓜炭疽病分类属性:葫芦科刺盘孢真菌分布区域:全国西瓜产区均有发生发病特点:病害以拟菌核、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 第二年病菌借雨水、灌溉水传播。 种子也可以带菌。 田间出现中心病株在雨后向四周扩展蔓延。 田间发病温度 10以 2024为适宜。 雨季长,瓜期多雨,相对湿度常在90以上,则病害流行。 地势低洼,田间积水,氮肥过多。 流行动态:炭疽病是西瓜的主要病害
2、直径较大的花。 四、晨 5 时左右花冠开始松动,6 时左右花粉开始裂开,散出花粉,花冠全部展开。 至 12 时,花冠颜色变淡,开始闭合。 上午 8是雌花柱头和雄花花粉生理活动最旺盛的时机,也是人工授粉的最佳时间。 天为宜,最长不超过 10 天。 若授粉完成时间超过10 天,则坐瓜不整齐,且果实大小参差不齐,采收期不集中,产量也减少 10%五、轻托起雌花花柄,使其露出柱头
2、碍。 幼苗遇到不良天气时,造成苗床温度过低,易受到冻害,生长点往往会被冻死而缺失;幼苗遇到晴朗天气时,午后太阳直射苗床,使畦内温度过高,尤其在苗床湿度较小的情况下,生长点易灼烧,甚至幼嫩的叶片易失水,干裂,严重时死亡。 特别是靠近棚膜的叶片,症状更为严重,俗称烤苗。 防止低温障碍首先要提高苗床土温和棚室温度;防止烤苗的措施主要是苗床要及时浇水保湿,在晴天的中午要及时通风,降低棚室和苗床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