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
2、粪),加入 1/3 细土拌匀,1000 公斤营养土,加入甲基托布津 150 倍药液 30 公斤(含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200 克),混拌均匀后,用塑料薄膜封堆 35 天,再装入营养钵。 每个营养钵播入 1 粒种子(种子横放,出苗时能在土中退壳),放种后盖上 2 厘米厚的营养土,浇清水湿润,再撒少许细土。 播种完毕后,将营养钵整齐地摆放在塑料拱棚内。 拱棚宽 3 米,高。 二
2、病流行规律我市常年 56 月和 910 月为该病盛发期。 一般是秋植瓜发病重于春植瓜,但56 月份如雨日多,田间湿度大时,春植瓜的发病亦重。 病菌附着在土壤里的植物残体上或寄主植物体内越冬,次春病菌随雨水、气流传播,不断重复侵染。 该病对温度要求不严格,但湿度在 80以上时最易发病,在多雨季节和浓雾露重的气候条件下,病害可迅速流行蔓延,一般 1015 天后可普遍发病。
2、孢子。 2米表土层越冬,并在土中长期存活。 翌春,遇有适宜条件萌发产生孢子囊,以游动孢子或直接长出芽管侵入寄主。 在土中营腐生生活的菌丝也可产生孢子囊,以游动孢子侵染瓜苗引起猝倒。 病菌生长适宜地温 1516,温度高于 30生长受到抑制。 适宜发病地温为 10,低温对寄主生长不利,但病菌尚能活动。 当幼苗子叶养分基本用完,新根尚未扎实之前是感病期,遇有雨、雪连阴天或寒流侵袭,则发病较多。
2、多年未种植过瓜类的田地为佳。 一般设置宽 78 米,长 2530 米,高 2为宜,可采用竹架棚、水泥棚或钢架棚。 该种栽培形式投资较大,选地是关键,一般同一地点只宜种植 1 年,第二年应换到多年未种植过瓜类作物的适栽地块,所以建大棚应考虑其可拆装性能。 2、品种选择:早春大棚栽培西瓜宜选择高档品种,达到高档、优质、高效益的目的。 目前生产上应用最广泛的品种为早春红玉,其它品种还有早佳、小兰
2、纸钵代替。 每亩大田需按留苗数的 10%备,如每亩瓜留苗 1000 株,则需育苗钵 100?00 只。 二、育苗时间:育苗钵装土需在大田播种前 3?天进行。 播种最好比大田提前 2?天,最迟与大田同期播种。 三、育苗方法:1、在瓜田大行空地中央挖宽 ,深 13 厘米,长度视育苗多少而定(每平方米可育苗 144 株,每亩只需1?方米,底要平实的小畦。 2、用挖畦取出的肥土装育苗钵,土要墩实
2、 左右。 果实短椭至椭圆形,果形指数 右,果形端正,坐果整齐度较高,单果重 斤。 果皮绿色间有墨绿窄条,皮厚 米左右。 杂交一代种子棕褐色,千粒重 42 克左右。 雪峰小玉九号爬地栽培亩产 20002500 公斤,立架栽培亩产 25003000 公斤。 果肉鲜红色,肉质细脆,纤维少,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12左右,口感风味好。 栽培要点:露地栽培一般 3 月中、下旬至 4 月初播种,4 月中
2、果 左右。 果实短椭至椭圆形,果形指数 右,果形端正,坐果整齐度较高,单果重 斤。 果皮绿色间有墨绿窄条,皮厚 米左右。 杂交一代种子棕褐色,千粒重 42 克左右。 雪峰小玉九号爬地栽培亩产 20002500 公斤,立架栽培亩产 25003000 公斤。 果肉鲜红色,肉质细脆,纤维少,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12左右,口感风味好。 栽培要点:露地栽培一般 3 月中、下旬至 4 月初播种,4
2、为 2 月中下旬至 3 月上旬。 种子经过消毒,浸种在 30温度条件下催芽,少量种子也可用纱布包好,装入小塑料袋,放在内衣袋中利用体温催芽。 播种时,将营养土过筛装钵,苗床浇足水,预热床土。 播种后苗床上平铺地膜,搭小拱棚保温,遇到强冷空气时,小拱棚上加盖防冻帘。 出苗前白天保持 3035,夜间 1820。 当 1/3 苗出土后,揭去地膜。 出苗至真叶期,拱棚内保持白天2025,夜间
2、棚。 春节前,蒜苗收获上市。 翌年春季,窄畦内 667 平方米施入复合肥 40 千克,或饼肥 50 千克,深耕 2025 厘米。 平整后起垄,垄宽 65 厘米、垄高 15 厘米。 3 月中旬,用阳畦育西瓜苗,4 月上旬移栽于窄畦内垄上,每垄移栽 2 行,三角定苗。 宽行 行距 75 厘米、株距 50 厘米左右,每 667 平方米 800 株左右,移栽后立即用地膜覆盖。 西瓜团棵期整枝,留 1
2、过西瓜的泥土。 混合好后,每立方米床土加磷酸二铵 1千克、硫酸钾 克。 另外,床土中可加 50%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 80克100 克,拌土 10 千克15 千克,2/3 做垫土,其余做覆土,可有效防治苗期猝倒病和炭疽病。 每栽 1 亩西瓜需 800 个850 个营养钵。 将准备好的营养土装入营养钵放入苗床摆好。 二、将虫蛀子、秕子等劣质子剔出,然后做发芽实验。 发芽率在 80%以上为良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