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芦
2、竞争土壤中的养分,而地上部的茎叶则竞争空间,当叶面积指数达到 4 以上时,透光透气性降低,光合效率不高,消耗增加,化瓜率提高。 房内不能生成植物生长素,导致胚和胚乳不能正常生长,加之营养生长与其竞争养分,当养分向雌花供应不足的时候,子房的植物生长素含量减少,不能结实而化瓜。 二、530,如超过 30,应适当放风。 夜间保持在 1520,若温度过低,可通过炉灶加温。 遇到连续阴天或阴雨连绵
2、,用刀片东西向切口放苗,拉紧,铺平、压实以利安全越冬。 2、水肥管理:根瓜前后,膜下浇第一水,并随水追施 20千克氮磷钾复合肥;进入采收期要观秧、看瓜、查土随天带水施肥。 3、施用激素:建议用保果宁 2号抹瓜沾花。 方法是用毛笔一瓜一沾依次序涂抹幼瓜的两个部位;先抹幼瓜朝下的一面(由尾部向瓜把方向),再抹幼瓜朝上的一面(由把至尾)。 生产上用激素须注意:时间宜选在上午 9温度低浓度略大
2、开花却不结果,应及时补充硼肥,在西葫芦初现花蕾时,每隔 10 天左右叶面喷施 1 次叶绿素或喷施宝,并用较大的土块压住蔓头,抑制植株疯长。 如植株瘦弱,叶片黄且薄,须增加水肥,摘除第一雌花,促进营养生长。 受精不良蘸花保果是防止受精不良、西葫芦落花落果的主要措施,利用人工授粉或用防落素等激素处理,才能保证坐瓜。 方法是在上午 10 时左右,摘取当日开放的雄花,去掉花冠
2、室或阳畦一定要注意及时揭开放风口,降低温室或阳畦中的温度,以防幼苗徒长。 出苗后白天温度保持在 2025,夜间为 812。 当白天的温度超过 25时开始放风,降至 20时缩小放风口或关闭风口。 当畦内气温降至 15左右时要覆盖草苫,保持早晨揭苫时 68。 育苗期间还要严格控制浇水,水分多,极易徒长。 当出现干旱现象时,要选晴天上午进行浇水,浇水后必须加强通风,降低空气温度、湿度。 定植前
2、要保证 2 厘米。 若出现“戴帽”,也可以用喷壶喷温水或者撒一些润湿的细土,促使幼苗“脱帽”。 出齐苗以后,白天的温度一般保持在 25左右,夜间温度一般应保持在 15左右,苗床上保持见干见湿。 出齐苗以后的这段时间,幼苗易发生立枯病和猝倒病,要注意加强通风,降低温室中温度,避免育苗床中的温度过高。 在定植前的 57 天,要控制水分,逐渐降低温度,白天温度一般在 20左右,夜间温度可降到
2、要急于埋土,穴施向农 4 号,甲壳素促根杀菌宝+甲基托布津+链霉素混合加水每株苗穴灌 35 两,等 23 天根尖露出土坨后覆土(切记不要将土坨全部埋上,露出地面 1/31/4),然后浇水,等 1015 天后再覆薄膜。 三、定植缓苗后结合用药物灌根 23 次,防效比较明显。 药物有向农 4 号 800倍或甲壳素促根杀菌宝+阿能霉素+甲霜灵,用以上两种药物组合交替灌根即可。 四
2、阴雨天较多的年份,气温偏低,通风不及时,棚室内湿度大,易使灰霉病发生和流行。 (2)防治方法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创造有利于西葫芦生长的环境条件。 控制棚室内的湿度、温度,注意通风透光,减少对灰霉病发生有利的因素。 清洁田园,彻底清除上茬植株病残体。 发病初期,趁病部未长出灰霉病斑之前及时摘除病叶、病瓜和病花(包括雄花在内),以防止病菌扩散,并将病残体带出棚室外深埋。 药剂防治未发病前
2、量瓜形成所需要的营养,还要多次进行叶面喷肥。 从采收第一瓜开始,每隔 7 天喷 1次 肥与 酸二氢钾的混合液,对增产和改善品质都有重要的作用。 提高坐果率。 由于前期气温低,昆虫少,不利于受精,而且雌花数量大而雄花数量少,花粉不足,为了提高西葫芦的坐果率,增加前期产量和总产量,最好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或用生长素处理。 人工辅助授粉于每天上午 6进行,摘下雄花,露出雄蕊,往雌花花柱上涂抹几下即可。
2、0 毫克/公斤的 2、4D 水溶液,喷刚展开的雌花的柱头,一次即可。 同时,注意及时摘除雄花、疯杈、卷须、老叶、畸形瓜,以减少养分不必要的消耗。 (4)及时采收:一般出苗后 30 天左右,单瓜重 300500 克开始采瓜,23天采一次。 四、病虫害防治秋茬西葫芦生长前期正值夏秋交接之际,此时,高温阴雨天气较多。 西葫芦最易发生的病害是病毒病,其传毒媒介是蚜虫,因此,发现蚜虫,马上用
2、浸泡 35分钟后,捞出沥干水分,置于小瓷碗内用浸湿的布片盖好、放于 2530温度下催芽至露白后,装入用营养土配制好的 8厘米 8厘米营养钵内、浇透水,并把温度保持在2530内,苗龄 20天即可,当幼苗长到 2片以上子叶时要注意通风炼苗。 定植管理:每亩保苗 20002200 株,由于珍珠西葫芦根系发达,应深施底肥、亩施腐熟农家肥 800千克、磷酸二铵 5000千克、生物钾肥 2500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