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浆虫
麦红吸浆虫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红吸浆虫是一种小麦毁灭性害虫,属双翅目瘿蚊科。 2001 年在任城区长沟、南张、安居等镇暴发,危害面积达 12 万亩,一般减产 3050,严重的减产 80以上,甚至绝产。 在麦红吸浆虫的防治上,要采取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办法。 1 选用抗虫品种生产上应选用芒长多刺、口紧、小穗密集、扬花期短而集中、果皮厚的小麦品种,如济宁 13 号、济麦 19 号等,对麦红吸浆虫的产卵
小麦吸浆虫发生为害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
2、,开始羽化为成虫,小麦抽穗至扬花期(5 月上旬)雌虫产卵,卵产在小麦护颖上,经 5 天左右,卵孵化为幼虫,幼虫钻入正在扬花的小麦颖壳内,吸食小麦浆液,致使麦粒空秕,严重减产,幼虫期约 20 天,小麦乳熟期后老熟,在雨天或潮湿时从麦穗中爬出,弹落土中,结圆茧越夏越冬,第二年遇适宜的条件,成虫出土产卵,再为害小麦。 候与土壤条件、感虫品种种植面积。 年的春旱少雨,土壤含水量不足,吸浆虫则滞留土中
防治小麦吸浆虫要抓最佳时机
1、麦吸浆虫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害虫,在我国小麦产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小麦吸浆虫有二种,一为麦黄吸浆虫,一为麦红吸浆虫,二种吸浆虫每年都发生一代,均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结圆茧越夏越冬,翌年当 10 厘米地温 7以上时,休眠幼虫破茧而出,开始活动。 一、影响小麦吸浆虫发生发展的因素它的发生轻重规律与雨水有关,一般的说4 月多雨发生重,反之 4 月干旱则轻。 小麦吸浆虫对温湿度有三个敏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