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
60分钟 计算过程: 1小时后细菌数 =64个 1 2 4 8 16 32 64 时间 细菌数(个) 70分钟 80分钟 90分钟 100分钟 110分钟 120分钟 计算过程: 2小时后细菌数 =4096个 64 2=128 128 2=256 256 2=512 512 2=1024 1024 2=2048 2048 2=4096 这对你搞好个人卫生有什么启示。 实际情况下,
果与细菌细胞壁的结构组成有关。 二、实验原理 大肠杆菌 (Escherichiacoli) 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aureus) 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subtilis) 普通变形杆菌 (Proteusvulgaris) 三、实验材料和用具 ①简单染液:齐氏石炭酸复红染液 ②革兰氏染液 草酸铵结晶紫染液 (染液 ) 卢戈氏碘液 (媒染剂 ) 95%乙醇或丙酮
k12Sgal 用品: Eppondoff离心管 () Tip枪头 (1ml/200ul/20ul) 培养基 (肉汤固体 /半固体 /加倍肉汤 /EMB) 试剂:氯仿、磷酸 buffer 实验步骤 噬菌体的诱导和裂解液的制备 取 4ml gal+菌液至离心管, 4000rpm, 5min 倒去上清,加 3ml磷酸 buffer, 震荡悬浮 将悬浮液倒入培养皿,
致病物质 α 毒素 – 以 A型产生量最大 – 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伴大量溶血 、 组织坏死 、肝脏 、 心功能受损 – 在气性坏疽的形成中起主要作用 β 、 ε 、 ι 毒素 – 引起坏死损伤和血管通透性增加 肠毒素 所致疾病 气性坏疽 – 主要由 A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 – 致病条件与破伤风梭菌相同 – 潜伏期短,发展迅速,病情险恶,死亡率高,以组织坏死,气肿和全身中毒为特征
障碍、休克、 DIC等。 第二节 感染的来源与类型 一、感染的来源 (一)外源性感染 (二)内源性感染 患者 带菌者 患病或 带菌动物 自身体内 或体表 第二节 感染的来源与类型 二、感染的类型 隐性感染 显性感染 带菌状态 急性感染 慢性感染 局部感染 全身感染 毒血症: 病原菌在局部生长繁殖而不入血,只有产生的毒素入血,到达易感 组织和细胞,引起特殊的中毒症状。 菌血症
and flagella. Simple stains 革兰氏染色 Gram Stain developed Christian Gram in 1884 The gram stain is the most widely used staining procedure in bacteriology. It is called a differential stain since it
调种可传播。 如马铃茹环腐病由曰本传入中国东北 ,再从东北引种而传播到全国各地。 (三)细菌性病害的防治 对国内防止检疫对象扩大疫区。 对外检疫对象暂确定杨树细菌性溃疡病 .油橄榄肿瘤病。 自已建立无病留种地。 温汤处理 ,或药剂处理。 。 四 .植物病原细菌的分类 根据细菌的形态 ,染色反应 ,生理生化性状 ,血清反应 ,致病性等 ,把细菌分为五个属 : 棒状杆菌属
黄复染 →水洗 → 干燥镜检 ,擦干。 : 取干净载玻片一块,在载玻片中央加一滴蒸馏水,按无菌操作法取大肠杆菌涂片,做成浓菌液,注意取菌不要太多。 : 让涂片自然晾干或者在酒精灯火焰上方文火烘干。 :手执玻片一端,让菌膜朝上,通过火焰 23次固定(以不烫手为宜)。 : 将固定过的涂片放在废液缸上的搁架上,加复红染色 12min。 : 用水洗去涂片上的染色液。 :
★ 培养温度: 35℃ (采用恒温培养箱) ★ 培养时间: 18~ 24h 二氧化碳培养法:烛缸法、二氧化碳培养箱 厌氧培养法:厌氧培养箱、厌氧袋、厌氧罐、疱肉培养法、硫乙醇酸盐法等 细菌在 固体 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菌落 ★ 定义:指单个细菌在平板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形成单一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 ★ 菌落特征:大小、形状、边缘、颜色、表面、透明度、湿润度、黏度、溶血性 ★ 菌落类型:光滑型(
在自然界分布 土壤中的细菌:有芽孢的致病菌引起创伤感染 水中的细菌:水中的病原菌主要引起消化道传染病 水、食品卫生细菌学检测指标: 细菌总数< 100个 /ml;大肠杆菌 3个 /ml 空气中的细菌:空气中的病原菌引起呼吸道传染病;空气中的细菌可引起培养基、生物制品的污染。 细菌在正常人体的分布 有细菌寄居的部位 皮肤、口腔、呼吸道、胃肠道、泌尿生殖道、眼结膜 正常人体无菌的部位 血液、膀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