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
2、易混淆。 洋香瓜细菌性果实腐斑病的典型症状是病斑浅褐至红褐色,沿叶脉分布。 三、坐果期:坐果后,果实上的病斑最初是小于 23 厘米的油渍状水浸点,随后病斑扩大成10 厘米或更大的边缘不规则的水浸状病斑,病斑不会深入到果肉,但严重时病斑会变褐、开裂,并在果实表面出现白色泡沫状分泌物,果实随之逐渐腐烂。 该病的病原细菌通过叶片上的气孔和果皮上的皮孔侵入,时间大多在坐果后 1的幼果期
2、霉病相同,但霜霉病是多角形大斑。 第三,这是关键的一点,角斑病的病斑颜色为白色或灰白色,这是以为病原细菌能迅速破坏叶片叶肉的细胞组织,组织被破坏后,通俗地讲,会变成水一样的东西,迅速蒸发,仅仅留下纤维结构,像纸一样(纸可不就是植物纤维嘛),呈白色。 而霜霉病的病斑由于真菌寄生,多呈不同程度的黄色,有深黄色的,有黄色的,有浅黄色的,一会我们再详细讲。 先看看角斑病的照片,为防止其他网站抄袭
2、,附着的病菌侵染子叶。 土壤中的病菌越冬后,由雨水或灌溉水溅到茎、叶或果实上侵染发病。 病斑上的菌脓通过雨水、昆虫、农事操作等途径传播,病菌从气孔、水孔及伤口侵入。 该病发生的适宜温度为 18相对湿度在 75%以上。 在降雨多,湿度大,地势低洼,管理不当,多年重茬的地块病害严重。 保护地通风不良,湿度高,结露时间长的情况下病害发生多。 (3)防治方法品种不同的品种抗病力不同。
2、后传入大田,并通过雨水、昆虫、农事操作传播,以致造成流行。 在温度 25以下、相对湿度 80以上的条件下有利于病害发生。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 加强检疫,防止带菌种子传入非疫区;选用抗病、耐病品种;建立无病种子田,采用无病种苗;与非茄科蔬菜实行 3 年以上的轮作;整枝、打杈、采收等农事操作中要注意避免病害的传播;在干旱地区采用滴灌或沟灌,尽可能避免喷灌。 2、种子处理。 用 55温水浸种
2、。 一是春季溃疡斑,发生在上一年夏季长出的枝条上(病菌在前一年已经侵入),从春季展叶开始,枝条上形成近圆形深褐色的小疱疹,以后逐渐扩展成长椭圆形的病斑,最终,病部凹陷,表皮干裂,病情严重时会造成新梢枯死。 二是夏季溃疡斑,多于夏末发生在当年生嫩枝上,形成水渍状暗紫色斑点,病斑不易扩展,会很快干枯。 1)多施有机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 对粘重土壤尤其要多施马粪或其他有机肥,以改良土壤。
2、,称为黑腐黄单胞杆菌芒果致病变种。 发病规律病原细菌在受侵染的枝梢或病残组织上越冬。 次年春季在温湿度适宜的条件下,病部溢出细菌脓,通过雨水或昆虫传播,从寄主的自然孔口或伤口侵入。 初侵染发病后病部又溢出菌脓,经传播,不断进行再侵染。 此病全年均可发生,高温、多雨、潮湿常发病严重,引致大量落叶。 在广东 46 月份的株发病率达100%,叶发病率达 3080%,本地芒实生苗叶片发病率尤为严重。
2、间病害发展迅速。 病菌喜高温高湿条件,病菌在 240范围内均可发育,最适温度2530。 病菌繁殖需要高湿度,传播和侵入需有水存在。 防治措施(1)选地势高燥的地块种植,一般地块应高畦或高垄种植。 (2)精细翻耕土壤,整地并施足充分腐熟的粪肥。 (3)选用无病健康种姜,适时栽种,精细栽种,尽量减少伤口产生。 (4)注意地下害虫的防治。 农事操作不要伤及土中肉质块茎。 (5)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
2、孔和伤口侵入,潜育期 57 天即可发病,条件适宜时病害在田间发展很快。 病菌喜高温、高湿条件。 3035、降雨频繁或雨量大易于发病。 特别是暴风雨后因伤口增多,发病重。 防治措施(1)使用从无病株上采收的种子。 一般种子应经种子消毒处理,种子可用 50温水浸种 25分钟,或用种子重量 50%琥胶肥酸铜拌种。 (2)精细整地,施足腐熟粪肥,高畦或高垄栽培。 (3)加强田间管理,及时中耕、松土
2、气孔和伤口侵入,潜育期 5即可发病,条件适宜时病害在田间发展很快。 病菌喜高温、高湿条件。 30降雨频繁或雨量大易于发病。 特别是暴风雨后因伤口增多,发病重。 防治措施(1)使用从无病株上采收的种子。 一般种子应经种子消毒处理,种子可用 50温水浸种 25 分钟,或用种子重量 50%琥胶肥酸铜拌种。 (2)精细整地,施足腐熟粪肥,高畦或高垄栽培。 (3)加强田间管理,及时中耕、松土、除草
2、致畸。 茎染病。 初始产生水渍状小点,扩大后病斑呈暗绿色,圆形至椭圆形,病斑边缘稍隆起,呈疮痂状。 果实和果柄染病。 初始产生水渍状小斑点,稍大后病斑呈褐色,圆形至椭圆形,逐渐扩大后病斑转成黑色,中央形成木栓化疮痂。 苗期染病。 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产生圆形或近圆形暗褐色斑,周缘具黄色晕圈。 二、防治措施(一)选种。 从无病留种株上采收种子,选用无病种子。 (二)种子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