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
桃细菌性穿孔病防治
2、落后形成穿孔,或部分与叶片相连。 枝条受害后,有两种不同的病斑,一种称春季溃疡,另一种则为夏季溃疡。 春季溃疡发生在上一年夏季生出的枝条上(病菌于前一年已侵入)。 春季在第一批新叶出现时,枝条上形成暗褐色小疱疹,直径约 2 毫米,以后扩展长达 1 至10 厘米,宽度多不超过枝条直径的一半,有时可造成枝枯现象。 春末(开花前后)病斑表皮破裂,病菌渗出,开始传播。 夏季溃疡多于夏末发生
棉花细菌性角斑病cottonangularleafspot
菌脓 , 进行再侵染。 再侵染的病菌随寄主体表的水膜从气孔或伤口侵入。 侵入棉铃的病菌 , 可深入到纤维和种籽 , 造成种子带菌。 传播和再侵染: 借风、雨、昆虫传播,进行再侵染。 一个生长季节有多次再侵染。 气候条件: 一般土壤温度 在 21~28℃ 最适于发病。 在棉花生育期 , 旬平均气温高于 26℃ , 空气相对湿度 85%以上 , 有利病害流行。 棉花现蕾以后 , 降雨越多 ,
细菌性皮肤病专题讲稿(编辑修改稿)
引起慢性淋巴水肿,下肢反复发作可导致橡皮肿。 治疗首选青霉素。 30/77 面部丹毒与水疱性丹毒 31/77 麻风 (leprosy) 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 主要侵犯皮肤、粘膜和周围神经 皮肤和鼻粘膜是麻风菌进入体内的主要途径。 挪威学者汉森 1873年发现麻风杆菌,所以又叫汉森氏杆菌。 麻风可防、可治、不可怕。 32/77 流行病学 传染源 :麻风病人是唯一传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