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
2、动,旨在创造一种轻松的课堂气氛,以趣味十足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并能够运用新学的词汇,并锻炼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be . a of of a of to by of . to to to 2. by so be to By or (于学生已有比较长时间的学习英语的经历,前后缀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陌生。 以让他们总结如何让自己词汇量加倍这一方法开始整堂课的教学,从开放的问题到焦点的关注,从悬念到平实
2、和辩论,让学生充分展示出他们对这一专题有所了解,并让他们认识到他们对这一专题还需要进一步的阅读才能更好得表达出他们的看法。 这就为后面的阅读作了充分的铺垫。 to be on as an in on a to in to on 一段有关增高术的听力引入主题,主要是考虑到这一切入点与实际生活较为贴近,比较容易让学生有话说
4、形式宾语 替不定式,把不定式置于补语之后,即:主语动 词语to 式。 如: We it us to a He it to 介词 to do(在这种句型中,如介词前有动词 面应接不带 不定式;如无 接 定式,即带 带 带 带 : no to to do V. 动名词作宾语 以下动词后,只能接动名词作宾语,如:。 如: I in a up it to 动名词作介词的宾语 I go to of
3、) to (as 2) to in (as 3)It to to a (as 4) , of to be to (as . , Ss to 词不定式由“词原形”构成,其否定形式是“to 动词不定式可以单独使用或用作动词不定式短语的一个部分。 不定式在句中可做主语、宾语、状语、表语和定语等,但不能单独作谓语。 1. 作主语To is (不定式 to 主语)动词不定式做主语时,为了句子平衡
面对这种复杂的政治格局,他们之间的关系怎样呢。 辽 西 夏 北 宋 辽、北宋形式图 986年 1004年 山西雁门关 同学们:杨家将的故事早在北宋中叶就开始在民间流传,至今已达 800多年了。 你们知道有关杨家将的那些故事呢。 杨家将故事 四郎探母 百岁挂帅 四郎探母 澶渊之盟 : 1005年 主要战场: 澶州 内容: 双方为兄弟之国,宋每年向辽纳岁币绢 20万匹,银 10万两。 宋夏和议
的和议活动有三次 , 即辽宋 “ 澶渊之盟 ” , 北宋和西夏和议 , 1141年南宋与金和议。 ② 三次议和的根本原因在于两宋政权政治腐败 , 皇帝无心抵抗 , 导致军事上即使处于有利的形势 , 也求和 , 送岁币。 皇帝苟且偷安 ,使中央政府内部投降派得势 , 力主屈辱议和 , 而不让内部主战派的主张得以实施。 ③ 澶渊之盟前 , 在寇准的督促下 , 宋军打退了辽军。
十年。 返回 “ 杯酒釋兵權 ” 澶渊之盟 宋真宗赵恒 1004年,辽军大举南征时,亲自领兵到澶渊抵御,并与辽签订了 “ 澶渊之盟 ”。 下一页 寇准 寇准 北宋宰相。 1004年,辽军大举南征时,主战。 返回 西夏武士
间、建立者和都城。 西 夏 都城 :兴庆 建立者 :元昊 建立时间 :1038年 政权 名称 建立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民族 辽 北宋 西夏 916年 耶律阿保机 上京 契丹族 960年 赵匡胤 汴京 汉族 1038年 元昊 兴庆 党项族 辽、北宋、西夏建立简表 宋辽和战 耶律德光在位时,契丹从后晋皇帝石敬瑭手中得到幽云十六州。 幽云十六州示意图 杨业 宋辽和战 宋辽和战 1004年秋
典籍、佛经 用汉文铸币 材料阅读 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 生英豪,皆为其用。 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 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刊,用 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 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 李焘: 《 续资治通鉴长编 》 从这段材料中找出辽和西夏都在哪些方面仿效中原王朝。 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 任用汉人为官; 学习中原
堰城大捷 绍兴和议 辽、宋、西夏、金并立 政权名称 建立者 所属民族 都城 主要政策和措施 辽 阿保机 契丹 上京 南北面冠制 北宋 赵匡胤 汉 东京(开封) 文治、削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