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度
的引导和提示) 小组讨论、交流、回答 逐步引导,回归主题 引导过渡 物理学中用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不考虑速度的方向称之为速率。 化学中表示化学反应的快 慢用什么来描述呢。 阅读课本,明确本节学习内容 通过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进入课堂 投影展示 投影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强调重难点 明确学习任务 知识探究一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重点分析其概念的重要关键字词) 倾听,理解 逐层引导
( g)在恒温下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A 反应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B P和 S的生成速率相等 C 反应容器内 P、 Q、 R、 S四者共存 D 反应容器内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反应 A2( g) +B2( g) 2AB( 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 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ol的 AB,同时生成 n mol的 B2 B 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C 单位时间内生成 2n
1、第二章 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第一节 化学反应的限度知识点一 化学平衡状态栏目链接1 可逆反应。 (1)定义:在同一条件下 , 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例如:在 2的反应中 , 无论怎样改变反应条件都不能使 2完全转化为 这是因为在2生成 2和 : 3目链接(2)注意: 可逆反应的前提:反应物和产物必须同时存在于同一反应体系中 , 而且在相同条件下 ,
间的相对于不同区域的压差 可接受标准: 不同洁净区级别的压差大于 10pa,有压差梯度的相邻两个房间或区域不低于 5pa。 检测结果: 相邻 房间名称 压差合格标准 ( Pa) 实测值 ( Pa) 检查结果 是否符合规定 微生物限度检查 室 二更 → 一更 ≥ 10Pa 是□ 否□ 微生物 限度检查室→传递窗室外 ≥ 10Pa 是□ 否□ 阳性 检查二更 → 一更 ≥ 10Pa 是□ 否□
物浓度 不 再随时间的延长而发生 变 化,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 相等 ,这种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的主要特征有五个: ( 1)逆: 可逆反应 (前提 ) ( 2) 等 :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 ( 3)动:动态平衡, υ正 = υ逆 ≠ 0 ( 4) 定 : 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不再改变 ( 5)变:条件改变,原化学平衡遭到破坏。 联想 质疑
时 又可以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可逆反应用 表示 拔河 比赛与我们现在所学的“ 可逆反应 ”两者有无相通之处呢。 (2)可逆反应的特点: 正反应和逆反应既对立又统一; 正反应和逆反应发生的条件相同; 反应物、生成物共同存在; 可逆反应有 一定的限度 课本 P30~ 31分析 合成氨反应中正 、 逆反应 的反应速率 、 反应物和生 成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1)反应开始时: V(正
温 冷水中 温度升高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实验 25 现象 结论 加入 MnO2粉末 加入 FeCl3溶液 不加其它试剂 加快 H2O2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 26 想一想 (1)人们为什么使用电冰箱储藏食物 ? ◆ 使用电冰箱储存食物,可以降低食物温度,减慢发生缓慢氧化引起食物变质的速率。 (2)实验室通常要将两种块状或颗粒状的固体药品研细 ,并混匀后再进行反应 .原因是什么 ? ●
有 V(A)︰ V(B)︰ V(C)︰ V(D)= a︰ b︰ c︰ d ④ 固体或纯液体,其浓度可视为常数。 因此不用固体或纯液体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已知反应 A+3B==2C+D在某一段时间内以 A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1mol/ (Lmin),则此段时间内以 C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 ) (Lmin) (Lmin) C. 2mol/ (Lmin) D. 3mol/
相等, H N2和 NH3的物质的量浓度都保持不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这就是这个可逆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 应用同样的方法对其他 的可逆反应进行分析,同样能得出这样的结论。 二、化学反应的限度 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经过一定的时间后,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这种表面上静止的“平衡状态”就是这个可逆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 (即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
定供试品本底菌数。 4)稀释剂对照组 若供试液制备需要分散、乳化,中和、离心或薄膜过滤等特殊处理时,应增加稀释剂对照组,以考察供试液制备过程中微生物受影响的程度。 试验时,可用相应的稀释液替代供试品,加入试验菌,使最终菌浓度为每 1ml 供试液含 50~ 100cfu,按试验组的供试液制备方法和菌落计数方法测定其菌数。 5)结果判断 在 3 次独立的平行试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