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切割
箱。 更 换 箱 内 齿 轮 ,配 合 进 给 箱 内 的 变 速 机 构 ,可 以 得 到 车 削 各 种 螺 距 螺 纹 (或 蜗 杆 )的 进 给 运动,并满足车削时对不同纵、横向进给量的需求。 4.进给箱 进 给 箱 11 是 进 给 传 动 系 统 的 变 速 机 构。 它 把 交 换 齿 轮 箱 传 递过 来 的 运 动 ,经 过 变 速 后 传 递 给 丝 杠 ,以 实 现 车 削
作,再多花一倍时间,精度到 ~ 之间,光洁度接近慢走丝效果,也是可能的。 3. 国外线切割机的发展 8 国外的线切割机初始于六十年代末期,并首先在日本、瑞士产业化,商品化。 一开始他们的基本模式是这样的:依托 PC 机的强大功能资源,精密机械制造的传统优势,力求高精度、自动化。 用铜丝, ~ 丝径,一次性使用,丝速2~6 米 /分,无害化的去离子水。 早期的慢走丝与快速往复走 丝相比,精度
低到最小程度,较好地保证模板的加工尺寸精度。 但是这样加工时间太长,穿丝次数多,工作量大,增加了模板的制造成本。 另外机床本身随加工时间的延长及温度的波动也会产生蠕变。 因此,根据实际测量和比较,模板在加工精度允许的情况下,可采用第1 次统一加工取废料 不变,而将后面的 4 次合在一起进行切割 (即 a 切割第 2 次后,不移位、不拆丝,紧接着割第 4 次→ b→ c„„→ n),或省去第 4
数 m = 二、工艺分析 : 45﹟ 厚度 =3㎜, 此零件尺寸精度要求高,内外两个型面都要加工,内孔和外形要求同心。 Y轴是校正基准,Ф 12 的原点为 加工基准。 先加工 Ф 12 的凹模,然后加工 齿轮。 三、制定加工工艺 ,并预制两个Ф 3的穿丝孔,位置如图 1)装夹位置如图。 把工件正确地摆放在安装台合适的位置,应使工件的切割范围在机床允许的行程之内、使工件及夹具在切割过程中
设计费用,设计费用由甲方与乙方共同协商后确认。 三、甲方需要委托加工时,其工作人员出具委托加工单(其格式见附件),乙方完成工作甲方验收后,乙方凭甲方签证的委托加工单向甲方开具票据,结算劳务加工费用,每月月底(初定25~31日)结算一次。 四、加工产生的工件和余料归甲方所有,加工产生的生产废料(钢、铁屑等)归乙方所有。 因为乙方责任,加工产生废品。 耽误工期
件 ,加 工完斜度部分。 重新平放装夹工件,校准基准及分中。 绘图、编程好直身部分 ,下道工序类同( )。 加工完毕、清洗并测量加工尺寸。 质控要求 单边碰数或分中要求正负。 斜度加工及直身加工之间的基准误差要求在。 斜度误差要求正负 度。 注意事项 工件在工作台上的摆放要平稳、安全,保证在加工过程中工件不会产生移动
控要求 装夹铜公时 ,正板要用垫块 ,预防压变形铜。 单边碰数或分中要求177。 铜公的火花位的欲留量一般在补偿量程序中加以补正。 加工时电流不可过大 ,一般在 2A 以下 ,避免断丝。 注意事项 编程时切割路径的选择应该尽量避免变形。 精工要求较准确 ,一般可以在先粗加工完后测量再加工。 形状尺
以灵活增加或减小,确保镶件与镶件孔配合。 加工时电流一般要求 2A 以上,对于精度要求较高或加工工件厚度较薄时,可以调为 1—。 加工时切割的跟踪速度要求尽量与电流相适应 ,保证加工平稳 ,不会断丝。 切割时用的乳化液要求 7— 10 天更换,否则直接影响加工速度及加工表面的光洁度。 注意事项 装夹工件 ,要防止切割时割到工作台或夹具。 编程选择加工路径时 ,要尽量避免工件产生变形
l hardness 布耐內爾硬度 brinell hardness test 布氏硬度試驗 broaching 拉刀切削 bubble 膜泡 buckle 剝砂面 buckling 縱彎曲 buffing 拋光 buffing wheel 拋光布輪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料下载中心 (收集 \整理 . 部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第 15 页 共 47 页 bug 故障 bulging 撐壓加工
尺寸及偏差的确定 基本尺寸 125; 公差值 按“入体”原则标注: 粗铣 125mm 0, 3. Φ 10 孔 ( 1)加工余量的确定 钻: z=(查表 228) 粗铰: z= 精铰: z= ( 2)工序基本尺寸及偏差的确定 钻 9,粗铰 ,精铰 10 钻:公差等级 IT12,公差值 粗铰:公差等级 IT9,公差值 精铰:公差等级 IT7,公差值 按“入体”原则标注工序尺寸如下 钻 9mm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