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
1、料栽培的意义 1、培养料来源广泛,便于就地取材。 如锯末、棉籽壳、豆秸粉、玉米芯等。 2、生料栽培的工艺流程简便,大大节省劳动力和工时。 3、生料栽培周期短,受益快。 从压胚或装袋接种到出菇,一般只需 40 天左右。 培养料不经高温灭菌,养分不受破坏,而堆积发酵又可把大部分大分子的物资分解为易被菌丝吸收的小分子物资。 同时由于培养料中加入适量的杀菌药物,所以杂菌的感染也明显减少。 4
1、地与整地:1选地。 原则上要求选择不粘、不涝、不旱的沙壤土地块为宜,便于管理。 垄向以东西走向为好。 2整地。 秋整地,将前茬作物根茬刨除搂净,做成宽 60 厘米,深 1015 厘米的地槽,槽底呈中间凹,两边低,形似龟背。 翌年 3 月 15 日至 4 月 15 日将香菇种到地里。 二、播前准备:1三级菌种和培养料的准备。 三级种(生产种)一般每平方米需菌种 1820瓶。 栽培料的配方为
1、菇肉酱罐头是深受市场欢迎的一种新型保健食品,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是家庭餐桌上的佳品。 其加工技术如下:1、原料和辅料。 香菇:选用香味浓、菌盖厚的干香菇或质量好的鲜香菇。 猪肉:选用有合格证书的小包装分割肉(应经过冷却排酸)。 豆瓣酱:选用蚕豆或黄豆发酵酿造的酱,色泽正常,粘稠适度,无杂质,无异味,含盐量 12%15%,含水量不超过 16%。 辣椒酱:色泽红褐,酱香味辣,含盐量 12%14%
乔木型,中叶类,中生种。 二倍体。 产地及分布:原产浙江省泰顺县彭溪镇香菇寮村,系茶农单株选育而成。 主要分布于浙江南部茶区。 浙江其他茶区有引种。 特征:植株较高大,树姿直立,分枝较疏,叶片水平或下垂状着生。 叶长椭圆形,叶色绿,有光泽,叶面隆起,叶身平,叶绿波状,叶尖渐尖,叶齿密度中等,叶质较厚。 芽叶淡绿色,茸毛特多,一芽三叶百芽重 瓣 7 瓣,子房茸毛多,花柱 3 裂。 特性
1、)培养得好的栽培块,不生霉,菌丝生长健壮,颜色很快由淡黄色变为白色,继而由白色转成红棕色,且具有光泽,这是香菇丰产的基础。 1、菌丝愈合阶段由于挖瓶压块菌丝受到一定损伤;要有一个恢复愈合的过程。 这一阶段的管理要点是:保持适宜的温度(24左右)、湿度及新鲜空气,不使霉菌发生。 其关键是根据气温的变化,控制通风换气的时间和次数。 通风换气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培养室的通风,要结合温度调节的需要
工白条鸡。 白条鸡在水中浸泡半小时,去掉浸出的血水,洗净后,用刀子从体腔内向外扎一扎,注意不要扎破皮(目的是为了使鸡腌得均匀)。 2、制卤。 八角 50克、肉桂 50克、山奈 15克、草果 35克、小茴 45克、砂仁 20克、花椒 20克、丁香 5克,香叶 3克、白芷 25克、陈皮 15克、桂皮 40克、豆蔻 30克、紫蔻 30克、香菇 15克、生姜 15克、良姜 30克,调料用纱布包扎好
、密接种法:增加椴木的发菌点,发菌点多发菌面积就大,可在较短的时间内使菌丝浸透椴木。 椴木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主要靠吸收和蒸发水分,干湿交替的水分运动能使椴木内部得到充足的氧气,使菌丝深入椴木吃料,从而加速椴木成熟,减少受杂菌感染的几率。 二、深接种法:种穴深则装菌多,有利于增强抗旱力,减少外界温差对种穴底部种块的刺激。 种块内菌丝体在温、湿度较恒定的条件下会快速萌发,成活率得到提高。 深打穴
1、226,空气湿度为 6065,通风良好,黑暗或弱光。 接种后 16 天,是菌丝萌发和定植期,由于菌丝生长微弱,菌袋温度比室温低13,为给菌丝提供适宜温度,要将室温调为 2829,每天要测定室温、堆温和袋温,其中以袋温为主调节室温和堆温。 此时不宜移动菌袋,以防杂菌感染。 3 天内不通风或少量通风。 接种后 710 天,菌丝向料内蔓延,袋温逐渐升高,将室温控制为 2527。 过 7 天开始翻堆
1、经秋冬春三季,约 10 个月。 一般 89 月接种,1112 月出菇,12 月份以前生长的香菇叫秋菇。 香菇菌袋栽培,秋季管理十分重要。 其关键技术如下:一、室内发菌。 香菇从接种到生理成熟需 60 多天。 接种后,应及时移入发菌室进行培养。 菌袋呈井字形排放,高 89 层,室温控制在 25左右,相对湿度要求 70以下。 接种后 16 天,菌丝处于恢复和萌发阶段,室温可控制在2830
菌袋在室内培养期间要翻堆 4 次5 次,第 1 次在接种后 6 天7 天,以后每隔7 天10 天翻堆一次。 翻袋时认真检查杂菌,及时处理。 有蔓延的,可用注射针筒吸取 75%的酒精 50 毫升配加 36%的甲醛 30 毫升的混合液,注射受害处,并用手指轻轻按摩表面,使药液浸入杂菌体内,然后用胶布粘住注射口。 菌丝还处于生长阶段,对香菇菌丝生长影响不太大的菌袋,可先用 5%10%的石灰水上清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