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
着东北地区香菇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香菇品种也在逐年更新。 组织分离方法是一种香菇无性繁殖方法,这种分离母种方法,操作简便,其繁殖的后代变异小,能保持原菌株的优良特性,因此大多数科研院校及制种单位,在品种审定后,都采用这种方法来保持菌株的优良种性,并用其原始母种扩繁原种及栽培种,并应用于生产。 一般 34 年后,菌株才开始逐渐表现出衰老退化现象。 盖圆整、菌柄细短、菌肉厚实、颜色鲜
、密接种。 增加椴木的发菌点,发菌点多发菌面积就大,可在较短的时间内使菌丝浸透椴木。 椴木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主要靠吸收水分和蒸发水分,干湿交替的水分运动能使椴木内部得到充足的氧气,使菌丝深入椴木吃料,从而加速椴木成熟,减少受杂菌感染的几率。 二、深接种。 种穴深则装菌多,有利于防旱,可使种穴底部种块受外界温差的刺激减少。 种块内菌丝体在温度、湿度较恒定的条件下会快速萌发,成活率可得到提高。
1、1)适宜栽培的树种适合栽培香菇的主要树种均为常绿阔叶树,主要集中在壳斗科(山毛榉科)、桦木科、杜英科和金缕梅科,其营养成分、水分、单宁、生物碱含量的比例及木材的物理状态(吸水性、通气性、导热性、质地、纹理等),适合于香菇生长。 针叶树(松、杉、柏)由于含有萜烯类物质(松节油、醇、醚等),会抑制香菇菌丝;安息香料和樟科也因含有芳香性物质,不适合种植香菇。
1、培设施:普通食用菌大棚,完成春季生产以后,及时清理卫生,检查修补棚膜,喷洒适量的百病去无踪等药物予以杀菌处理。 然后,按大约 25 厘米层高搭建出菇架,每个架子大约设 57 层。 将棚内灌入清水,等水渗下后,在棚内撒放石灰粉,即可将菌袋搬到架子上。 二、降温设备:多功能水温空气调节器,具有夏季降温、冬季升温双重调温作用,使用效果不错。 在 78 月的菌种发菌过程中,可使培养温度降至2025。
1、、绿霉菌(一)危害症状及病因。 危害初期呈白色,后期呈绿色,菌落中央为深绿色,由内向外逐渐变浅,严重的使菌袋培养基全部变黑绿色、松软、发臭。 发病主要原因是培养料灭菌不彻底;接种时没有达到无菌操作;菌袋封闭不严;长期通风不良,相对湿度过高;在 1530及偏酸性环境中易发病。 (二)防治措施。 养料预湿要均匀。 免造成酸性环境。 用 75%的酒精溶液或 2%的甲醛和
具有适中的酸度,还含有适当比例的酒精、糖和氨基酸,使用起来相当方便。 制作方法 用干香菇粉末)、米曲(酶)和水(中性或微碱性的清水);用 2 升浓度为 810 波美度的新鲜曲汁作为培养基,装入长颈瓶后,用消毒过的丝棉做瓶塞,最后放入小锅里煮沸消毒 3040 分钟。 灭菌后的酶液培养于 2530下,亦即在上述 2 升酶液中,加进200 克干香菇粉和 30 毫升酵母液,培养 24 小时后
1、菇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生活条件,大体上包括水分、营养、温度、空气、光照和酸碱度()等。 1、营养香菇是一种水质腐生菌,依靠分解吸收木材内的营养为生。 在锯木屑栽培中,培养料内加入一些营养物质,如米糠、麦麸、糖及微量元素等,可使菌丝发育良好,促进香菇优质高产。 2、温度香菇是低温、变温结实性真菌,其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 2226;菌丝生长的范围为 332,适温 1028;子实体发育温度在 525
1、一、若采收或收购的香菇数量很大,来不及当天烘烤,必须将其摊放在低温通风处,堆积尽量薄一些,防止内部发热、影响烘烤产品质量。 第二,烘烤初期,烘箱或烘房内的温度上升速度应缓慢递增,一般每小时不超过 5。 升温过快,菇体表面迅速收缩,导致毛细管堵塞,反而造成菇体内部水分排除困难,轻则造成菇体缩皱,表面形成波浪状;重则菇体表面形成硬壳,使菇褶变黑而不易烘干,香菇品质严重下降。 烘烤早期温度宜掌握在
1、野生,在 800 多年前由我国最早开始人工栽培。 代料栽培就是用木屑、桑枝粉、棉籽壳等人造菇木代替菇木栽培香菇。 该方法资源广,产量高,生产周期短,经济效益高,非常适合广大农民栽培。 1、菌种选择?香菇品种类型较多,常用的为中低温型。 这类香菇发菌的最适环境条件是气温 2427,培养料含水量 60%左右,无光或弱光。 出菇期最适环境条件是气温 816,空气新鲜、潮湿,三分阳七分阴。
1、经秋冬春三季,约 10 个月。 一般 89 月接种,1112 月出菇,12 月以前生长的香菇叫秋菇。 香菇菌袋栽培,秋季管理十分重要。 其关键技术如下:室内发菌。 香菇从接种到生理成熟需 60 多天。 接种后,应及时移入发菌室进行培养。 菌袋呈“井”字形排放,高 89 层,室温控制在 25左右,相对湿度要求 70以下。 接种后 16 天,菌丝处于恢复和萌发阶段,室温要控制在 2830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