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
1、病原因菌筒转色是香菇菌丝发育的生理过程,也是菌丝生理成熟的标志。 菌筒转色的适宜条件:温度为 1824,空气湿度为 80%85%,有一定的散射光照,通风良好。 若转色时室内温度超过 25,而此高温延续的时间较长,可造成菌筒大量分泌黄水和色素,进而形成厚的酱色菌皮。 形成的厚菌皮可隔绝空气,导致菌丝得不到氧气而不能出菇。 二、防治措施(一)敲打法。 当菌筒发育成熟,到出菇季节时
1、菇菌丝生长期管理要点香菇菌丝生长的适宜条件是温度为 2226,空气湿度为 60%65%,通风良好,黑暗或弱光。 接种后 16 天,是菌丝萌发和定植期,由于菌丝生长微弱,菌袋温度比室温低13,为给菌丝提供适宜温度,要将室温调为 2829,每天要测定室温、堆温和袋温,其中以袋温为主调节室温和堆温。 此时不宜移动菌袋,以防杂菌感染。 3 天内不通风或少量通风。 接种后 710 天,菌丝向料内蔓延
1、原料准备(1)木材切片将含水量在 20以上的木材段插入切片机的进料口中,切成厚 4 毫米左右,断面 6020 毫米的碎片。 (2)原料粉碎将摊晒风干的木片或蔗渣、油茶壳、稿秆类投入专用粉碎机或饲料粉碎机中(筛孔为 2 毫米左右的特制铁筛),加工成粉料。 2培养料配制(1)培养配比主料如木屑、蔗渣等占 78,麦皮或米糠 20,糖 1,石膏粉 1,另加过磷酸钙 尿素 硫酸镁 50多菌灵
放式”接种技术 香菇“开放式”接种是近几年来总结创新的一项新技术。 该项技术由于操作方便,不用接种箱,省时省工,普遍被广大菇农朋友所欢迎。 现将技术介绍如下:择避风、清洁、干燥、密封性好、附近 50 米内无杂菌污染源的房间为开放式接种场所。 接种室须在菌棒搬人前一天打扫干净并消毒。 压灭菌,在 100温度下保持 14 小时以后,将无机械破损的菌棒移至接种室,并盖上薄膜,以防灰尘及杂菌孢子降落。
袋在室内培养期间要翻堆 4 次5 次,第 1 次在接种后 6 天7 天,以后每隔7 天10 天翻堆一次。 翻袋时认真检查杂菌,及时处理。 1轻度污染:只在菌袋扎口处或褶皱处出现零星点状或丝状的杂菌小菌落,没有蔓延的。 可用注射针筒吸取 75的酒精 50 毫升配加 36的甲醛 30 毫升的混合液,注射受害处,并用手指轻轻按摩表面,使药液浸入杂菌体内,然后用胶布粘住注射口。 2接种穴污染杂
1、季气温缓慢回升,空气相对湿度大,昼夜温差大,给香菇生产创造良好气候条件。 春菇生产和秋菇生产大同小异。 进入春雨季节,把长期处于干燥状态的菇木倒地,淋雨水,吸足水分,这时菇木内菌丝活动也日趋活跃,可准备进入春菇管理。 初春之时,应做好菇场的整理工作,清除菇场小灌木、枯枝,使之通风良好,避免菇场过湿、杂菌蔓延,便于采收管理。 无论是新、旧菇木,均必须待菇蕾形成后才起架。
1、菇采收时,要轻轻放在塑料筐中,且不可挤压变形,然后清除菇体上的杂质,挑出残菇,剪去柄基,并根据菌盖大小、厚度、含水量多少分类,排放在竹帘或苇席上,置于通风处。 应及时加工,长时间堆放在一起会降低质量。 )晒干:要晒干的香菇采收前 23 天内停止向菇体上直接喷水,以免造成鲜菇含水量过大。 菇体七八成熟,菌膜刚破裂,菌盖边缘向内卷呈铜锣状时应及时采收。 最好在晴天采收,采收后用不锈钢剪刀剪去柄基
1、003 年 6 月底至 8 月上旬,浙江省丽水市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持续 40d 以上高温少雨天气,气温超过 40以上的达 14d,其中丽水市区达 突破历史极值,居全国首位。 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尤其是对香菇生产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香菇菌棒菌丝因受高温危害,出现流黑水、腐烂散筒等现象。 全市 袋花菇菌棒,因高温烧菌引起腐烂的达 袋,占花菇总数的 43%,其余 2
法 一、密接种法增加椴木的发菌点,发菌点多则发菌面积大,可在较短的时间内使香菇菌丝浸透锻木。 椴木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主要靠吸收和蒸发水分,干湿交替的水分运动能使椴木内部得到充足的氧气,使香菇菌丝深入椴木吃料,从而加速香菇菌丝成熟,减少受杂菌感染的几率。 二、深接种法种穴深则装菌多,有利于增强香菇菌丝抗旱能力,减少外界温差对种穴底部香菇种块的刺激。 香菇种块内菌丝体在温
1、室外越夏。 室外荫棚通风好,降温快,因此,利用室外荫棚发菌能有效地减少“烧菌”发生。 近两年来,云和县食用菌技术人员在云和镇的河坑、高胥、三门等村推广了室外荫棚发菌技术,使越夏香菇菌棒“烧菌”率降低至 28%以下,大大提高了成棒率,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利用室外荫棚越夏发菌具体采取的措施:一是在荫棚四周搭架种植藤蔓作物如南瓜、莆瓜等,提高遮荫效果。 二是在棚顶安装自动旋转自来水喷头或喷雾管